圖為:無證加工出來的鹵鴨制品被隨意堆放在地上
楚天都市報報道:本報記者胡勇謀通訊員周杰唐永剛
穿上翻領毛大衣、拖著旅行拉桿箱,2名執法人員裝成客商;套上黃馬甲,裝成清潔工,一名小伙子循著氣味摸進黑窩點;分人盯守,分頭布控固定證據……這21人都是公務員,他們來自武漢市質監局系統。
昨日,記者全程跟蹤武漢質監節前突擊摸查春節食品安全市場,端掉隱藏在洪山馬湖新村內的一個無證鹵鴨窩點,繳獲無證鹵鴨1000余公斤。
喬裝打扮成客商,一路跟蹤到窩點
昨日清晨6:20,天微亮,江城霧氣籠罩。
怕遭遇堵車,記者早起驅車過長江二橋,7:30抵達位于漢口青年路機場河的武漢市質監局大樓。樓內已燈火通明,稽查分局兩個稽查小分隊10余人,正在忙著化裝,兵分兩路,查處兩個涉嫌食品加工黑窩點。
穿上毛領大衣,拖著航空行李箱,兩名執法人員穿成外地客商模樣。“喂,你們在哪兒???我們說好過來提貨的!”一名執法人員按照舉報人提供的電話,以客商口吻撥通了生產窩點的電話,核實地址。
兩輛執法車呼嘯上了三環。一小時后,抵達洪山野芷湖畔的馬湖新村,這里是一排排的還建樓,密密麻麻。一輛車悄悄前行,終于找到一塊“漢味周黑鴨”的牌子!“就是這片區域!但究竟是哪一棟呢?”為防止打草驚蛇,一名來自洪山分局的稽查員,向附近一名環衛工借得黃馬甲一件,套在身上,開始確定目標。突然,他狠狠地吸了下鼻子:“就是這間,鹵味很重!”
摸進民房取鐵證,當場查封黑作坊
順著血跡斑斑、油乎乎的樓梯,7名執法人員沖上二樓,地上成箱的鴨脖子、鴨頭、鴨翅、鴨腿……三口黑乎乎的大鍋,一個大箱子內,散落著七八種食品添加劑,多為三無產品。
執法人員很快按照分工,分別撲向原料、成品、包裝等操作間控制加工人員,同時取證?,F場發現大量“漢味周黑鴨”包裝袋、包裝箱。整個二樓超過200平方米,有原料房、生產加工廠房、臥室、廚房等。老板和伙計分別被控制。
進一步搜查發現大量送貨單,初步查明該作坊產品銷往南湖、湖工大、虎泉、漢陽王家灣、漢口以及鄂州等地,進了一些集貿市場、小超市和學校。
武漢市質監局副局長劉桂元稱,這是個無證生產的黑作坊,涉嫌濫用食品添加劑,有的添加劑沒有生產許可證標志,對方也拿不出產品質量檢測證明。質監部門現場查封了該作坊,并沒收了相關生產加工用具,沒收了1000余公斤鴨制品。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