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生產農藥的廢料,竟變成制造鹽的原料。這些含農藥成分的工業鹽流入安徽、江蘇、河南、山西等12個省。經過黑心商販之手,部分流入百姓餐桌。公安部掛牌督辦、安徽破獲的最大私鹽案在阜陽市潁泉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2010年11月,阜陽市潁泉公安分局當場查扣18噸工業鹽。而公安機關經過調研發現,這些工業鹽“前身”竟是除草劑廢渣。來自江蘇鎮江海天鹽化科技有限公司,他們生產的工業廢鹽,偽裝成“元明粉”銷售,每天生產約40噸,很多流入食用領域。為逃避鹽務管理部門稽查,犯罪嫌疑人與購貨人指揮貨車采取夜間運輸、臨時指定接貨卸貨地的方式進行秘密交易。
來自海天鹽化的數據顯示,這些毒鹽流入江蘇、安徽、河南、江西、山東等12個省。除了安徽以外,還不清楚在其他11個省,這些毒鹽是否流入餐桌。
查獲的毒鹽樣品被送至中國農業大學農業分析與環境毒理實驗室檢測。檢測結果十分駭人:樣品中草甘膦含量為55mg/kg。草甘膦俗稱除草劑,是應用最廣的農藥品種。在工業鹽中檢出農藥成分,這在安徽還是首次,在全國也并無先例。
3名被告人在阜陽市潁泉區人民法院受審。公訴機關指控:劉偉共販賣96噸工業鹽給范獻福。范獻福承認,這些毒鹽大部分流入市場。由于案情比較復雜,暫時還沒有當庭宣判。我們將繼續關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