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環視國內,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與物價上漲壓力相互交織,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重,我國經濟正遭受嚴峻的考驗。
審視自身,大事難事疊加、機遇挑戰并存,福建正處在加快發展,趕超東部平均水平的關鍵階段。
開局之年,又是捷報頻傳的一年。
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果斷部署,各地各部門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實現了全省工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總量做大。工業增加值78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
結構優化。輕重工業協調發展并向適度重化提升,輕重工業比例約為47∶53,電子、機械、石化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36%以上。
質量提升。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6以上,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8萬億元,增長26%;實現利潤1350億元,增長26%;全員勞動生產率21萬元/人,比上年提高3.5萬元/人;全年單位gdp能耗下降3.3%。
工業,無愧于福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應對有效
“6+6”切中要害工業穩步增長
工業是我省實體經濟的主體,只要工業不出現大的起落,全省經濟就會保持總體平穩;
工業是我省社會穩定的支撐,全省工業從業人數超630萬,占就業人數的1/4強。工業是確保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加的重要來源;
工業是我省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趕超東部平均水平,關鍵也在工業。
然而,形勢逼人。
去年初以來,受原材料、資金、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漲和市場需求低迷的影響,我國一些地方不少小型微型企業出現停產甚至倒閉。我省工業增速從去年初以來也持續回落,尤其是到了9、10月份,當月工業增加值僅增長14.2%。
形勢復雜,省委省政府洞若觀火,審時度勢,果斷決策。
10月中旬,省政府出臺十二項金融和財稅措施,力挺小微企業。
“保工業就是保增長、保就業、保穩定。還必須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能迅速見效的舉措,迅速扭轉下滑趨勢!”省領導明確指示。
11月中旬,緊鑼密鼓推出6項措施,促進工業穩定增長。
12月上旬,再出臺6條補充措施,進一步為企業發展解渴。
令企業負責人們興奮的是,“6+6”措施針對性強、含金量高,招招切中要害: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