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深圳1月14日報道:題:取消藥品加成能否“擠干”高價藥的“水分”?新華社記者趙瑞希、烏夢達衛生部部長陳竺日前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強調,“十二五”時期必須理順補償機制,全面取消“以藥補醫”。而作為醫改試點城市的深圳也在近期提出“在2012年底前,在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制度”。
然而,取消藥品加成制度能否榨干高價藥的水分?由此帶來的醫院收入下降由什么來補?如果補償措施不得當,是否會造成醫院的軟性抵制?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醫改動真格:拿以藥補醫開刀“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繼續維護這種不合理的機制,還是下決心破除‘以藥補醫?”這是衛生部部長陳竺5日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質疑。他表示,“以藥補醫”機制推動了醫藥費用不合理上漲,造成了藥品濫用,扭曲了醫務人員行為,成為當前醫療衛生領域最需要革除的機制性弊病。因此,衛生部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必須理順補償機制,全面取消“以藥補醫”。
而一向走在各種改革前沿的深圳則在近期明確提出,“2012年底前,在深圳市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制度”,成為第一個要對以藥養醫動真格的城市。
根據深圳此前出臺的方案,在取消藥品加成制度后,將設立藥事服務費、推進醫療服務付費制度改革、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機制的診療服務價格,財政則補貼由此帶來的醫院政策性虧損。
衛生部和地方的密集表態,也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二門診部主任趙曉山認為,取消藥品加成制度,將對改善當前的醫療環境、降低藥品價格畸高現狀帶來一些積極影響。
但是不論是趙曉山,還是眾多網友,更多地卻是在思考取消藥品加成制度可能面臨的難題。網友“湖湘狂仕”說,“藥品加成可以取消,醫生收入如何補償?現如今,基藥補償都不到位,局部地區零差價名存實亡,誰來補償大醫院?”
取消藥品加成7億窟窿誰來補?面對這樣一個牽涉廣泛、影響深遠的議題,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實際執行能力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檢驗。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