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出現,是人類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在遠古的時候,人類生存在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年代,迫切要求一種東西來記憶,來總結來解決自然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不管是結繩造字說,八卦造字說,還是倉頡造字說等等,與其說是創造每一個字,其實研究的都是人與自然界的生命問題,東漢的文學大家許慎總結前人造字原則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意思是說漢字的造字原則,是首先從自己以及別人的身體發展上尋找元素,然后從宇宙中的生物現象或自然現象中尋求素材。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共收錄有常用字9353個,通過部首偏旁分類,共有540個部首,其中大約有197個是從人體上提取的。例如,“人”字作為偏旁部首,可以構成許多新字:二人親近為“仁”,三人或三個以上為“眾”,直面人生者偉“大”,他可以頂“天”立地……這里的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生命的哲理。
在中國,最為權威的藥物學專著是《神農本草經》。它是以眾多中華醫學大家的藥物學經驗來總結,這本書精髓之一是“上藥養命,中藥養性,下藥治病”。
“茶”被古人譽為“群芳最”、“百草英”,它在早期是一種久服不傷人的藥物,是皇帝賞賜大臣的好東西。唐代的大家陳藏器強調:諸藥為一病之藥,而“茶”為萬病之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先生一生研究茶葉,他一直在做一件事,為“茶是被世界公認的最好保健飲料”提供現代科學認證。
大家目前普遍接受許慎《說文解字》中六種解釋漢字造字的技巧,叫做“六書”,指的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和假借。比如,日、月、山、川等就是將其表達的形象畫下來,稱之為“象形字”。
而“茶”字,既可以從“指事”來解釋,還可以用“會意”來認證。
指事,粗象地看上去似懂非懂,但細想一下就會恍然大悟。
從指事上看,“茶”字的構造法,上下結構,草木之中有一人,茶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一。枝葉生長在云霧繚繞之間,樹根扎根于千萬年風化的巖石沙土之間,樹根和枝葉不間斷地吸收天地之間的精華,為茶樹的生長提供養分。人體需要的25種元素,茶葉中都含有。
從會意上看,“茶”字上中下,分別是三個數字組成20,80,8。
來源:北京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