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李文蕊)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隆冬時節,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卻充滿春意。以前備受關注的gdp增速不再成為代表委員熱議話題,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控制pm2.5,如何繼續促進房價合理回歸,如何控制人口快速增長,如何更好緩解交通擁堵,如何提高百姓收入……話題冷熱的轉變,體現的是首都發展正出現意味深長的轉型。
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會議上,pm2.5成為代表們熱議的詞匯,針對市民關注的北京空氣治理的問題。北京市人大代表、常務副市長吉林,副市長洪峰、陳剛都談及了pm2.5治理。根據洪峰的透露,北京市將出臺8大舉措應對pm2.5來改善空氣的質量,北京今年將在五環和六環之間建造20萬畝林地,未來三年的種樹目標是100萬畝,五環和六環之間一些舊村改造之后騰出的空地也不會再建造房屋,而是作為綠地。
第二個熱議的詞便是食品安全,有政協委員就指出了食品是民生之本,但客觀的說中國食品安全基礎還很薄弱,而也有代表拿出網上的這樣一句話來警醒自己——“早上喝一杯三聚氰胺的牛奶,吃兩個染色饅頭頭,夾一根瘦肉精的火腿腸,切一個蘇丹紅的咸蛋,中午買避孕藥喂的魚,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代表們說,這雖然有一些夸張,但是某種程度上卻告訴我們,現在制假售假行為依然非常猖獗,假的東西老百姓是非常深惡痛絕。
北京市政協委員李榮建議,建立以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跟蹤、溯源、預警信息發布等主要構成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預警系統,這位疾病預防方面的專家同時認為,應該同時引導小農戶進行安全技術改造,改變他們傳統的食物生產方式。
此外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交通擁堵、醫療改革、幼兒園建設等等始終仍然受到代表和委員們的高度關注,而記者也發現,以往兩會當中關注的房地產話題,正在悄然的發生轉變,那就是從調控樓價向如何建設好保障房轉變,目前也有委員提出關于保障房應該有專項立法的這方面的建議。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