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言人這個崗位并不是終身制職業,一些關鍵崗位的發言人陸續換代。那些曾在危機處理、信息發布等重大場合亮相的發言人,又如何實現職業轉型呢
2011年圣誕前夜,無論是特拉法爾加廣場的圣誕樹還是圣保羅大教堂的鐘聲,都努力裝點著倫敦濃濃的節日氣氛。就在這個時候,45歲的河北人秦剛揮別這個工作了15個月的城市,登上了從倫敦飛往北京的國航ca938航班。
在西方國家的傳統里,圣誕節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即使是遠方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與家人共享一頓圣誕大餐。不過,秦剛在這個時候回京是有一個重要公務:履新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非終身制職業
對秦剛來說,朝陽門南大街2號的外交部新聞司辦公室并不陌生,而在中國公眾腦海里,對時隔一年多重新回到國內視野中的秦剛應該還印象深刻。
2005年秦剛成為中國第22位外交部發言人,在之后的幾年中也是出鏡率最高的發言人之一。在2005年至2010年的5年多時間里,秦剛主持了180多場例行記者會。
秦剛的名氣,與其新聞發言人的經歷有關。
因為,秦剛只是新聞發言人這個群體的代表之一,在中國的各級部門中,都有人和他一樣,時常在閃光燈和麥克風間傳達著政府和機構的聲音。
雖然秦剛所在的外交部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設立新聞發言人,但其他部門開始大規模設置發言人還是從2003年開始。2003年的非典肆虐給人們留下深刻的記憶,也正是非典讓政府意識到及時、透明的信息發布在危機應對中的重要性。
時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的趙啟正曾談到,非典疫情對廣東、北京和上海等地新聞發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大都從那一年開始,各個部委、各級政府陸續設立新聞發言人,開始進行新聞發布制度的建設。
新聞發言人這個崗位并不是終身制職業,一些關鍵崗位的發言人陸續換代。那些曾在危機處理、信息發布等重大場合亮相的發言人,又如何實現職業轉型呢?
升職軌跡
外交部官方網站信息顯示,外交部發言人、原新聞司副司長秦剛接替馬朝旭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2011年12月,原新聞司司長馬朝旭已升任外交部部長助理。
來源:今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