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蘋果樹。資料圖片
控溫室內的“牛頓”蘋果樹移植木。
看點1:
8小時空運廣州入關
將一株2米高的蘋果樹從英國運到汕頭,可不是一件簡單事。經過相關的檢驗檢疫后,“牛頓”蘋果樹于本月12日晚在倫敦被打包送上飛機,中途在巴黎轉機后,經8小時空運,于13日早上6點飛抵廣州入關,并在當天下午5點左右落地汕頭大學。
看點2:
蘋果樹也要“冬眠”
蘋果樹冬眠,相信大多數人還是頭回聽說。記者在落地儀式現場看到,約2米高的小樹苗沒有一片樹葉。原來,這個時候的蘋果樹正在“冬眠”。
汕頭大學資源管理處副教授陳少剛告訴記者,一棵蘋果樹需要在7℃至~2℃的低溫環境里待上1200~1500小時,才能順利“冬眠”。而只有在“冬眠”時,蘋果樹才適宜移植。
看點3:
建“控溫室”專人管理
為了讓蘋果樹能順利“冬眠”,汕頭大學耗資十幾萬元,專門打造了一個“溫度控制室”。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個長寬高約5米的“魔方型”小屋,便是“牛頓”蘋果樹的“新家”。
看點4:
栽種成本每年約5萬
“目前學校每年撥出來的運營經費大約是5萬元。”陳少剛介紹說,等到“牛頓”蘋果樹長大后,學校將考慮把它移到展廳里,結合牛頓的生平、學術成就,融入一種科學探索的文化,使參觀者“不單只看一棵樹”。
來源:廣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