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鄒海林本報通訊員馬亞東
從千家萬戶分散養殖,轉變為標準化小區規模養殖;從個體活畜販運屠宰,轉換為龍頭企業精深加工。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經營模式的轉換,使甘肅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牛氣沖天”,叫響了甘肅肉牛產業特色品牌。
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甘肅康美集團最早的試驗地。這里一頭連著青藏牧區,一頭連著中原農區,是我省畜牧業養殖最佳適宜區,加之濃郁的穆斯林文化,清真品牌具有獨特的市場競爭力。自2002年10月成立至今,康美集團以“清真、綠色、國際標準”為產品定位,先后新建同期飼養肉牛3000頭的標準暖棚牛舍30棟,青貯飼草料1.5萬噸的大型青貯池14座,日加工精飼料20噸的飼料加工廠和年改良肉牛6000頭的凍配中心,建成并投產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成為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科研推廣、咨詢服務和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藏與飼草料加工為一體的現代畜牧加工企業,產品暢銷蘭州、西安、成都、西寧、拉薩等西部地區大中城市。
走進康美集團養殖小區,康樂縣附城鎮馬家咀村養牛戶馬俊著實吃了一驚。溫棚牛舍干凈整潔,專人打掃、添料、打防疫針,“每頭牛都打有耳標,飼喂的是青貯過的玉米秸稈,還要添加精料,并定時定量喂養。”他感慨多多。康樂縣大力推廣康美集團“全膜玉米—秸稈青貯—肉牛養殖—牛糞制沼—沼渣還田”的循環農業模式,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小區,肉牛養殖規模迅速發展到2.89萬頭,各類草食畜飼養量達28.75萬頭(只),解決了群眾“小規模、大群體”養牛科技含量低、出欄慢、效益低的問題。
康美集團董事長師向東通過調查發現,當地農民最大的愿望是養牛,可是最大的困難是沒錢,沒技術。于是,康美集團在生產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康美模式,通過擔保貸款和貼息扶持資金來扶持農民養牛。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帶動周邊地區發展肉牛育肥基地100多個,養殖大戶近1000戶,年可出欄育肥肉牛5萬多頭,初步形成以康樂為中心,輻射蘭州、定西、甘南等地區的甘肅中部肉牛育肥產業帶,成為“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國家扶貧龍頭企業”。
如今,康美集團產品已形成冷凍肉、冷鮮肉、熟食制品三大系列90多個品種。經過流水線屠宰、排酸、分割作業,1公斤高檔牛肉可以賣到650多元,用于高檔酒店做西餐。“康美農莊”牛肉系列產品實現經銷商代理、專賣店和連鎖店、餐飲等多渠道銷售格局。“康美清水牛排”餐飲業直接進入終端市場,實現連鎖經營。“馬五哥”、“尕豆妹”系列熟肉制品、醬制品以及冷鮮肉產品,成為新興清真肉類知名品牌。“今后幾年,康美還將在省內外開辟更多的營銷窗口,使清真肉類品牌產品覆蓋到更多的地方。”師向東信心滿滿地說。
來源:甘肅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