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幽默”討薪揭開欠薪問題的新瘡疤
1月12日,某公司一名總經理從北京抵達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時,受到了30名農民工的特別接待。這些農民工為了接機,從早上到午后,手捧鮮花、拉著橫幅守了近5個小時。這么做,只是為了希望能早日要回被拖欠的工錢。(華商報1月14日)
人們心中樸實厚道的農民工也學會了幽默,同樣是討薪,他們做出了與以往不同的行為,他們不再呼喊著跳樓,不再使用暴力,用鮮花、鮮紅的橫幅“歡迎”領導的到來。他們用這種半帶幽默、諷刺的行為藝術取代以往的聲嘶力竭,討薪模式的升級,又一次證明了欠薪這塊社會的大瘡疤依舊沒有徹底治好,并且呈現越來越難治的傾向。
任何創新的到來,都是因為原有生產模式、手段過于陳舊,無法滿足當前的生產需要。農民工討薪的“升級”同樣如此,當跳樓、鬧事難題已經被老板們一次次破解,“強攻”被證明到頭來只會害人害己。
人多力量大,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用笑臉代替以往的憤怒,下定決心買了“連媳婦都沒給買過的”一大束鮮花,希望老板“看到花心情會好,心情好了錢可能就會給得順些”。不知道老板們會不會“感動”,但這樣的“幽默”怎么看上去都是另一種心酸,正是欠薪難催生了這些新招。
同樣是最近,又一個討薪的事件被爆料。1月13日上午,鄭州街頭有幾名農民工在擺地攤賣別墅,稱“歡迎貪官購買”,一套上千萬的別墅開價130多萬,他們要求并不高,只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錢。而這看上去很“幽默”的舉動對于他們來說無疑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市民表示懷疑,“別墅應該在富麗堂皇的售樓部,由漂亮的售樓小姐賣,農民工哪有權利在街頭擺攤叫賣開發商的別墅?”殊不知,這一切都是情非得已。
心理學認為,人的每個意志都有行動的最初目標,如今農民工的討薪方法一變再變,只因那個“目標”依然在那里。
作者:張明龍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