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西頻道1月30日報道:(記者何豐倫)記者近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獲悉,2011年,廣西糖料蔗種植面積1575萬畝,同比增加28萬畝。預計進廠原料蔗6000萬噸,增產300萬噸;蔗農收入300億元,增收23億元。業內人士認為,根據這一統計數據,廣西糖料蔗面積、產量均占全國60%以上,如何提升蔗糖品質、打造“全球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成為重中之重。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十一五”期間持續開展的糖料蔗優質品種推廣和“高產高糖”田的大面積鋪開,2011年,廣西糖料蔗優勢區域縣(市、區、農場)創建27個萬畝高產示范片,比2010年增加5個示范片。項目實施面積28.7萬畝,經初步驗收,平均畝產6.57噸,平均蔗糖分14.67%。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廣西已經具有從糖料蔗儲備到食糖生產的“核心地位”,但在食糖價格走勢、食糖金融產業鏈等領域仍缺乏足夠的“話語權”。究其原因:一是缺乏整合整條產業鏈的能力,二是缺乏能夠立足廣西、放眼全國、走向全球的食糖品牌,導致整個產業鏈中直面消費群體的“終端品牌”缺失,產業附加值最大的領域廣西缺少“拳頭產品”,三是缺少足夠的資金運作能力,無法推動整個食糖金融產業鏈“雪球效應”的形成。
廣西師范大學王修志教授認為,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國產量30%至40%以上的生產源頭,應該具備相應的“產業話語權”,廣西完全可以通過行業內整合、跨行業聯合等方式,盡快提升本地區在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上的“話語權”,這也是應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動蕩,提升保護自身產業的必由之路。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