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豬舌頭稱為“招財”,把豬耳朵稱為“順風”,早已是南昌人約定俗成的吉利叫法。大過年的,南昌人說話就更講究了,不僅和平日一樣繼續(xù)說“招財”、“順風”,還添了很多新“口彩”,比如不能說豬頭肉,要說“頂子”,豬腳也要說成“提子”,吃燒酒是“天長地久”,吃米酒是“甜甜蜜蜜”……這些屬于南昌人的“春節(jié)口彩”,你都知道嗎?昨日,記者請南昌地方文化研究專家、江西科技師范學院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黎傳緒教授解說南昌“春節(jié)口彩”。
黎傳緒說,南昌方言中有“口彩”、“討口彩”一說,其實就是通過諧音、借物等方式寄托美好的意愿。譬如,車牌的尾數“518”(我要發(fā))、“918”(就要發(fā))、“888”(發(fā)發(fā)發(fā));祝賀結婚,送“棗”(早)、“花生”(生)、“桂圓”(貴)、“蓮子”(子)。而今,有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春節(jié)不過是連續(xù)休息幾天而已,但過去人們把“過年”看得很神圣,把一年好運的期盼都寄托在“新年正頭”(正月春節(jié)期間),特別講究“口彩”,馬虎不得。黎傳緒說,古時窮人多富人少,窮人一年到頭辛辛苦苦,依然貧困不堪,只得相信自己的命不好,希望來年“轉運”。雖說“年年難過年年過”,但對于每年的“新年正頭”還是非常虔誠的,沐浴更衣,舉止文雅。即使是小街小巷里的“潑婦婆”,在春節(jié)期間也要強忍不敢發(fā)作,大家都相信“新年正頭”預示著一年的命運。
按照南昌的春節(jié)習俗,節(jié)日期間說話必須時時小心,要“討口彩”,千萬不要犯忌。吃魚要說“年年有余”,吃年糕要說“年年登高”,吃糊羹要說“和和睦睦”,吃青菜豆腐要說“清清白白”,吃燒酒是“天長地久”,吃米酒是“甜甜蜜蜜”。帶殼煮熟的雞蛋,暗示“財源滾滾”;長長的粉絲,暗示“好運綿綿”。黎傳緒特別提到,按照南昌的習俗,春節(jié)期間豬頭肉要說成“頂子”,豬腳也要說成“提子”。“子”代指子女,“頂”和“提”都有上升的含義,“頂子”和“提子”討的是長輩望小輩步步高升、興旺發(fā)達的好“口彩”。此外,“頂子”還是清代官員的冠頂飾物,頭戴頂子有做大官的寓意。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