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萬鐘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10多年來通過依托雄厚的技術力量、標準化的生產管理、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有效的營銷策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目前,公司香蕉種植面積達1.2萬畝,實現年產值過億、利潤2000萬元左右,被認定為第一批“農業部熱帶作物標準化生產示范園”。
一、加強制度建設,實現生產管理標準化和市場營銷品牌化
公司從制度建設、生產管理、市場營銷三方面入手,改變傳統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基本完成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企業的轉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公司在不斷摸索總結的基礎上,制定和完善了用工、勞動合同、安全保障、物資采購、綜合服務、產品分級、產品安全等方面的規章制度32個,涵蓋生產銷售計劃、種苗培育、種植管理、產品處理、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各環節。二是不斷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公司結合國際同行先進技術和自身實際經驗,總結制定了《香蕉生產技術規程》、《香蕉質量分級、包裝》和《香蕉組培苗》的企業標準,經過省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認可,推廣為香蕉地方標準。公司嚴格按照標準,細化管理流程,基本實現了香蕉種苗培育、土壤改良、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品質控制、采收包裝、加工儲運和質量追溯等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三是精心打造知名品牌。公司借鑒國外知名品牌的先進管理經驗,以“質量合格率99%、顧客滿意度98%、交貨及時率99%、顧客投訴處理率100%”為標準,精心打造“尖峰嶺”品牌。公司先后獲得了“樂東縣香蕉產銷突出貢獻獎”、“樂東縣果菜購銷和中介服務信得過單位”。“尖峰嶺”牌香蕉在高端市場享有盛譽,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并成功打開日本、韓國、俄羅斯市場。
二、企業和科研院所聯姻,促進科研成果快速轉化
2009年6月,在樂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和南京農業大學聯姻,由公司出資600萬元合作成立“樂東黎族自治縣香蕉枯萎病及熱帶經濟作物土傳病害防控研究所”,并建立了680畝科研試驗區。樂東縣政府在財力極其緊張的情況下,一次性拿出200萬元扶持經費,用于研究所儀器設備的購置。近年來,公司與中國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海南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國內十幾家專業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從土壤檢測、平衡施肥、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良種選育、機械化試驗、產品質量檢測與質量安全等方面開展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實驗。先后與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海南大學、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公司開展了“水肥一體化、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與華南農業大學開展了“緩釋控施配方施肥”,與“香蕉產業體系三亞試驗站”開展了高發病地塊“農科一號輪作”“皇帝蕉輪作”,與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開展了“機械化作業”等科研試驗,這些科研項目均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目前公司基本實現了枯萎病綜合防治、重施有機肥、生物肥、水肥一體化、太陽能燈光誘捕滅蟲、機械化作業、產品儲運和品質檢測等全過程的標準化生產。
三、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增強企業持續發展能力
公司在做大做強香蕉產業的同時,從產業特點著手,積極探索和嘗試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資源綜合利用上挖潛力、要效益。一是降低化學殘留。圍繞國家食品安全“三品一標”的產品認證規范,大面積推廣施用有機肥、生物肥,購置了國內最先進的太陽能燈光誘捕滅蟲器,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學肥料和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香蕉和土壤中的化學物質殘余,提高了產品品質。2006年,“尖峰嶺”牌香蕉獲得了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成為海南省最具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中國名牌農產品。2009年,公司通過了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二是回收廢棄農資。為減少白色污染對土壤的破壞,公司在基地內投資興建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站,回收香蕉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的地膜、套袋、噴灌帶和包裝材料等,有效地保護了農業生產環境。三是開發綠色資源。利用國家扶持政策,投資400多萬元對萬頭豬場進行了配套建設,建成了日處理3600噸養殖糞水、日發電量600kwh的沼氣聯合發電裝置,形成了豬糞制有機肥—糞水生產沼氣—沼氣發電—沼液還田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公司還多方尋求技術支持,綜合開發利用香蕉秸稈、果柄、菠蘿葉等廢棄物,逐步形成產業綜合開發、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新格局。
四、加強培訓和示范帶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公司高度重視職工培訓,將入場培訓、崗前培訓、特殊作業培訓制度化。在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基礎上,借鑒工業化管理理念,采用地頭講解、特殊作業示范等多種形式加強職工培訓,并定期檢查、分段驗收,提高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生產水平。公司還不拘一格挖掘人才,不惜成本培養人才,匯集和培養了一批多年從事熱帶瓜果和香蕉種植、管理、營銷的技術骨干,公司現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0多人,技術工人1000多人。此外,公司還將示范園作為培訓基地,免費發放《香蕉種植規程》、《香蕉分級包裝作業標準》等技術資料,以農民“看得懂、摸得著、學得到”的方式,在田間地頭,對周邊農民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實地傳授科學種植、合理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知識,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同時,公司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帶動周邊農村共同發展,共同致富。公司累計出資 30多萬元,幫助周邊農村整修基礎設施、打井、修路、拉電、修沼氣池等。2006年,公司還專門設立了“貧困大學生圓夢基金”,專項資助周邊4個村委會 10多個自然村困難大學生,幾年來,累計出資5萬多元,幫助8個黎族學子圓了大學夢。(丹琴)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