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財政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供給、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千方百計增加支農投入,不斷完善糧食增產財政保障機制,為實現糧食生產“八連增”做出了突出貢獻。
千方百計
增加財政保障糧食增產投入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在2011年中央財政1萬多億元的“三農”支出中,用于糧食生產相關的投入達到4985億元。其中,用于保護種糧農民和主產區利益的投入達到2871億元,占57.6%;用于支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投入達到2114億元,占42.4%。
為了支持各地及早做好糧食生產各項工作,中央財政加快了資金撥付進度。2010年提前下達了2011年約50%的支持農業生產資金。2011年1月下達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資金1277.8億元,占當年四項補貼資金的90.9%。各項資金的及時撥付,有力地支持了全年糧食生產。
想方設法
調動各方積極性
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中央財政穩步增加對種糧農民的補貼。繼續實施糧食直補政策,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按照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的要求,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增加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標準。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鼓勵農民購買先進適用農機,補貼機具種類擴大到12大類46小類180個品目。
同時,穩步實施種糧風險防范機制。實施最低收購價政策,根據糧食生產成本及市場供求情況,會同有關部門合理確定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并撥付最低收購價糧食利息費用補貼,引導糧價平穩上漲。完善中央收儲制度和機制,適時充實國家儲備,做好儲備吞吐調節,確保糧、油、化肥等市場穩定,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對農業保險保費予以補貼,在政策帶動下,截至2011年11月底,種植業保險實現保費收入137.5億元,同比增長26.6%;提供風險保障逾4000億元,充分發揮了農業保險風險保障作用。
來源:中國財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