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最近發表的《亞太生物農藥市場研究報告》預計,2010年,亞太生物農藥市場銷售收入達4990萬美元,預計2011-2017年,該市場將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長,2017年銷售收入將達6600萬美元。到2017年,亞太生物農藥市場份額將提升至4%-5%。雖然目前亞太地區的生物農藥僅占整個農藥市場的1%-2%,但隨著該地區民眾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對化學農藥限制的不斷加大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涌現,該地區的生物農藥市場將快速發展。
生物農藥是天然存在或者經過基因修飾的藥劑,不含任何化學成分,利用生物活體(真菌、細菌、昆蟲病毒、轉基因生物、天敵等)或者其他代謝產物針對農業有害生物進行殺滅或抑制。因其對人畜比較安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深受環保人士喜愛。亞太生物農藥主要有微生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以及植物源農藥三大類。2010年,亞太地區微生物源農藥市場的銷售收入為2890萬美元,占整個生物農藥市場收入的58%%。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預計,未來7年,該市場將以年均5.1%的速度增長,市場份額將提高至62%。與微生物源農藥市場相比,動物源農藥市場和植物源農藥市場相對較小,當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700萬美元和1400萬美元。
亞太各國生物農藥市場份額
2010年,100多家跨國和本土生產商在亞太生物農藥市場奮戰,競爭格外激烈。生物農藥利用率極高的澳大利亞憑借60.7%的市場份額掌握了該市場的話語權;新西蘭雖是個小國,但其80%-85%的農作物出口到對農藥化學殘留量控制極嚴的國家,由此助漲了新西蘭的生物農藥需求,未來發展潛力最大,2010年該國占整個亞太市場份額的12.3%;泰國與印度尼西亞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大,雖然目前因為其農作物出口地區對化學殘留量的要求不高,其生物農藥的銷售收入不高,2010年分別占亞太地區市場份額的12.1%及5.0%,但預計到2020年兩國該產品的銷售收入都將翻倍。
亞太地區生物農藥市場發展機遇與挑戰
來源:世界農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