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期間,受南美天氣影響,cbot大豆指數重返1200美分/蒲式耳的重要關口,節后連豆市場將首先完成對美豆的補漲,迎接“開門紅”行情。不過,在美國大豆緊缺局面悄然謝幕的情況下,豆價上漲已缺乏穩健的基礎。
天氣攪動如走鋼絲
盡管南美干旱仍然左右近期大豆市場走向,但力度卻大大減弱。目前南美大豆已經迎來較為關鍵的生長期,干旱題材炒作理應產生更大的杠桿效應,可市場對于南美大豆生長前景擔憂情緒的釋放卻遠不如去年12月份集中,因為產量是否真正缺失尚無法構成定論,而且現階段間斷性的降雨仍將使得南美大豆產量面臨較大的改善空間。知名油籽刊物《油世界》1月24日上調了2012年巴西大豆產量預估,至7200萬噸,之前一周觀測值為7100萬噸,反映出降雨對生產的可彌補性不至于令市場過分悲觀。
不過,鑒于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天氣炒作很有可能貫穿整個一季度,市場對南美大豆生長環境的關注仍不容小覷,畢竟中美大豆已經減產,全球供應狀況將更依賴于南美產量。
供需面“空”氣繚繞
美國農業部1月份作物供需報告最終將“兔尾”定調為弱勢結構,凸顯出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供需面“空”氣繚繞的市場氛圍。報告顯示,美國大豆單產、總產錄得小幅上調,出口預估調降2%,國內使用量削減,最終導致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年末庫存上升至749萬噸,高出市場預測18%,報告結果不利于大豆價格上揚。美國農業部連續3次上調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致使美豆期價上漲缺乏供需面的響應,反彈根基不穩。
歷史數據顯示,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美豆庫存消費比由7.09%下滑至4.45%,2004/2005年度—2006/2007年度,美豆庫存消費比則從8.57%上升至18.63%,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美豆庫存消費比又從6.71%下滑至4.49%。這種三年下降、三年攀升的周期性魔咒持續左右著大豆市場,預計2012/2013年度美豆庫存消費比將面臨向上調整的壓力。因此,在南美大豆貿易份額增加之際,伴隨著美豆出口需求的減緩,國際大豆價格走升高度受限。
出口量季節性下跌將重演
來源:財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