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從城鄉結構看,城鎮人口690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100萬人;鄉村人口65656萬人,減少1456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達到51.27%,比上年末提高1.32個百分點。城鎮人口首超農村(1月17日新華網)。
一般來說,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比重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程度、發達程度。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是城市化、城鎮化一個重要轉折點和標志。中國大陸城鎮人口首超農村標志著中國城市化、城鎮化取得輝煌成績,也是中國經濟、文化和社會進步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和關鍵期。但是,與世界平均水平和高度發達國家相比較,中國城鎮人口首超農村來得仍然較遲。
世界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是在2007年5月23日。這一天,世界城市人口為33.3992253億人,農村為33.3866404億人,中國比世界遲到三年。美國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是在1920年9月13日,中國比美國遲到90多年。因此,對于中國大陸城鎮人口首超農村與自己比非常興奮,很值得慶賀,但是與世界特別是與美國對比,差距仍然很大。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城鎮人口與農村人口結構來衡量發達程度的話,那么,中國現在只相當于美國1920年的水平。還確實不值得過度興奮。而筆者更關注的是,中國城鎮人口超過農村要防止帶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
從世界范圍來看,一方面城市城鎮人口快速擴張,而另一方面由于人口過度涌向城市城鎮造成住房短缺、價格飛漲;造成交通擁擠、城市癱瘓;造成城市污染、沒有潔凈飲用水和新鮮空氣。更加嚴重的是,就業壓力增大,貧富懸殊擴大,無業失業人員增加,社會閑散人員劇增,社會治安情況惡化。導致的一個現象就是,城市貧民窟的出現。世界人口結構在2007年城市超過農村時,全球約10億城市人口居住在“城市貧民窟”中,基本生活條件未得到滿足,例如沒有清潔飲用水、沒有廁所、沒有堅固的房屋棲身。而另一端是農村出產自然資源、食物、水、木材等生活必需品,但隨著城鎮化的擴大,城鎮從農村獲得好東西,還給農村的只有污染物。農村被污染,農村人口生活在赤貧線以下的增多。
來源:鄭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