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是消費旺季,也是食品安全問題易發的敏感時期。為確保這期間的食品消費安全,工商部門相繼啟動了針對節日食品市場的專項執法檢查,結果是,或沒有發現問題,或發現問題極少。此結果令人高興,這是各方努力之果,也是嚴格監管之果。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各有關部門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生產與消費管理。與此同時,工商等部門在特殊時段加大執法力度,在全社會形成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強度打壓態勢,其威懾作用不可小覷。沒發現問題和發現問題極少,不等于沒有問題或是問題極少,這里的問題是,如何使這種特殊時期階段化的成果常態化?當節日過去、生產生活恢復常態,繼續堅持嚴格執法,進一步強化監管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還應讓法的效力及時和無縫隙。唯嚴厲打擊懲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高發頻發;唯及時應對各種食品安全事件,才能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強化監管能力,促進責任落實。同時,要大力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嚴把食品市場主體準入關。要完善食品經營主體信用檔案,推進分級分類管理,爭取實現食品安全監管的全方位、無盲點、不遺漏。對于食品生產流通企業,則要引導他們重塑職業道德,引導他們自覺履行食品安全的法定責任和義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為食品安全打牢基礎,從源頭上遏制食品安全事件高發頻發。如此雙管齊下,食品安全問題將難以滋生,食品消費環境將大為清明。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