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昌訊(記者李晚成)節前的“及時雨”讓干渴的贛江舒了一口氣。1月18日8時,贛江南昌段水位為13.98米,比前一天上漲1.01米。今年春節,南昌用水不用愁了。然而,面對近年來贛江水位連創新低的嚴峻形勢,省城急需開辟飲用水“第二生命線”,通過“雙保險”確保市民用水無憂。目前,南昌建設飲用水備用水源再提議事日程,有關部門近日也為此工程建設開展可行性研究。
目前,南昌90%以上飲用水都是來自贛江。受各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贛江和鄱陽湖水位一再創新低,今年1月2日,贛江南昌水位降至12.34米,逼近南昌市轄8個水廠的取水極限,許多水廠面臨大幅減產或停產的風險。特別是南昌最大水廠青云水廠,一度陷入取不到水的尷尬境地,目前水廠正在加緊改造。這讓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數百萬群眾的飲用水不能僅僅依靠一條贛江,南昌應盡快開辟飲用水“第二生命線”。
其實,早在2007年,無錫太湖因藍藻引發飲用水危機,引起廣泛關注。那時,為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引發的飲水問題,確保市民飲水安全,南昌市便擬籌建飲用水備用水源,但因投資巨大和不久后發生國際金融危機,籌建飲用水備用水源進展緩慢,一度擱淺。
南昌市水務局有關領導表示,一旦贛江水質受到污染或贛江水位再下降,全城飲用水將受到嚴峻考驗。為此,省城開辟飲用水“第二生命線”再提議事日程,目前,南昌已委托省水利規劃設計院就備用水源建設進行可行性研究,今年將盡快啟動實施。
根據專家意見,南昌周邊縣市的紫云山水庫、柘林湖水庫水質都非常好,水量也充足,但作為備用水源建設工程造價很高。南昌贛撫平原總干渠、幸福水庫和溪霞水庫三處水源也是理想備用水源。贛撫平原總干渠不僅水量充足,水質也達到了國家飲用水二類以上標準,而且工程改造費用相對較低,幸福水庫和溪霞水庫同時可以作為昌北地區備用水源的優良補充。目前專家正在就相關方案進行可行性研究,以最終敲定如何建設南昌飲用水“第二生命線”。
來源:江西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