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頓”到中國的“康師傅”、“統一”、“碧生源”、“香飄飄”,這些在中國茶葉市場叱咤風云的企業,都是以完全有別于傳統的營銷模式“無店經營”方式占據了茶葉市場的半壁江山,不僅這些堪稱大佬的茶企們以“無店經營”模式取得成功,一些新興的茶企也在“無店經營”模式下取得令人翹首的業績,這種模式不得不引發茶人們的思考。“無店經營”通常表現為在傳統渠道上采取產銷分離,或者利用新媒體進行網絡銷售,企業把渠道成本大幅降低,而在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上加大投入,企業經營的精力得到很好的集中,使得競爭實力得以有效提升。“立頓”、“康師傅”、“統一”、“碧生源”、“香飄飄”等茶企,除了從深加工入手之外,以代理制實行產銷分離,以商超為終端平臺使渠道得以快速擴張。而國內不少茶企也嘗試走商超路線,但幾乎都是失敗告終,這些茶企失敗的根源在于產品的傳統化,產品自身不適合商超渠道,加上品牌推廣方面的投入欠缺,消費者難以認同聞所未聞的產品,從幾家茶葉深加工產品在市場成為行業大佬的事實來看,茶企經營的系統性尤為重要,只要某一環節的欠缺都會導致全盤皆輸。“金針梅”是武夷山紅茶的杰出代表,以絕對高端定位的“金針梅”,其生產商武夷山神思金針梅茶葉有限公司只有“金針梅”一款紅茶產品,在產品線的定位上和早期的“三株”,以及如今的“腦白金”等企業一樣,把精力用于一款產品的研發上。在一款產品的基礎上,“金針梅”從不考慮開店銷售,而是把大量資金投入到品牌推廣上,使“金針梅”品牌成為高端消費者認可的茶葉奢侈品,在各大一線城市的高端會所或五星級酒店,“金針梅”都是經銷商樂于銷售的禮品茶,產品上市短短幾年時間銷售額就年年成倍數增長,“金針梅”的無店經營造就了傳統茶企的經營奇跡。“紅圣堂”則是一家經營時間更短的現代茶企,經營者蔡慶生是個中學教師出身的網絡精英,從教師崗位辭職后就成為北京一家網絡公司的高級網絡工程師,2009年到武夷山探親時接觸了茶葉行業,從而投身茶葉銷售。“紅圣堂”以其網絡領域的優勢進行無店營銷,幾近白手起家的80后居然一年時間里購買了三臺汽車和一套商品房,足見其茶葉銷售取得不菲的業績了。“紅圣堂”以多個獨立網站進行茶葉銷售,如凡客茶網、茶都網等網站都為其帶來足夠的消費群體,同時還贏得不少創業者的追隨,今年“紅圣堂”即將推出新型的網絡與線下結合的“微營銷”模式,多個城市的創業者投身其門下,網絡又得以快速擴張。“桃淵茗”茶葉也是武夷山一家80后掌印的新型茶企,數年前作為武夷山市招商引資進入武夷山的“桃淵茗”,從最初的購買茶山到連鎖門店經營,一年后就擁有數十家連鎖門店的“桃淵茗”茶葉,在2011年卻一頭砸進淘寶網,當年實現網絡銷售業績超千萬元,今年初始“桃淵茗”的網店已發展成為擁有四十多人的團隊,成為武夷山市茶葉行業網絡銷售的領軍企業。此類無店經營的茶企還有不少,杭州的“藝福堂”、福建安溪的“中閩宏泰”、“森舟”等都是茶葉行業無店經營的杰出代表,這些網絡茶企的年銷售額都在數千萬元以上。但對于擁有七萬之眾的中國茶行業而言,僅有這些樣板顯然是不夠的。許孫鑫認為,所有的行業都沒有可以輕易復制的樣板,展示這些先行者只是拋磚引玉,期望引起廣大茶企在深陷傳統模式下能夠有新的思考,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之際,中國茶企能夠盡快適應這個全新的時代。 來源:中國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