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公布的2011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顯示,36420.6億美元的外貿進出口總值刷新了年度歷史紀錄。其中,出口18986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34.6億美元,增長24.9%。在“擴大進口”的政策引導下,2011年,我國進口增速高出同期出口增速4.6個百分點,貿易順差為1551.4億美元,在2010年同比收窄7.2%的基礎上繼續收窄14.5%,減少263.7億美元,當年貿易順差與外貿總值的比值為4.3%,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業內人士指出,雖然2011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持續走低,但貿易發展更趨平衡,進口、出口協調發展,外貿順差逐年收窄。然而,2012年全球經濟形勢更為復雜,伊朗和西方的政治關系進一步惡化、歐元區再出現新的動蕩、美國天然氣長期存在的供過于求等問題,說2012年的進口態勢充滿諸多猜想并不為過。大宗商品:受中國胃口影響盡管2011年中國出口壓力很大,但全國海關稅收仍創新高。全年海關稅收凈入庫16142.1億元,同比增長29.0%。其中進口環節稅13583.0億元,增長29.5%。海關人士分析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高位運行,是海關稅收增長的主要“推手”。據了解,2011年,中國進口貨物總體價格水平上升13.8%,進口價格上漲客觀上起到了擴大稅基的作用。2011年因價格上漲帶來海關稅收增收約2100億元,占海關全部增收稅收的比例近60%。其中全年進口應稅原油、鐵礦砂、黃大豆的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6.7%、29.3%和26.4%。2011年,全球大宗商品整體呈現戲劇性走勢:上半年信心滿滿,節節攀高;而下半年則一路俯沖,震蕩下行。美棉上年飆漲近140%,去年大跌近40%;倫銅上年錄得近80%的漲幅,而去年跌幅達20%。而作為很多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消費國,中國的月度進口數據是反映需求趨勢的信號,對世界大宗商品價格變動也更為敏感,因此受到密切關注。2011年12月,中國的銅進口量觸及50.8942萬噸的創紀錄高位,同比增長47.7%。分析機構認為,去年12月份的進口數據突顯出中國大宗商品買家對價格的敏感度,希望利用一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時機多買進的愿望。而從全年范圍來看,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同比分別增長6%和11%,則說明了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仍然頗為強勁。美國銀行-美林中國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大宗商品需求今年將相當穩定,隨著中國利用相對穩定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宗商品需求甚至可能會上升。”黃金是今年多被業內看好的貴金屬,此外,業內人士稱,考慮到農產品的金融屬性較弱,同時受到天氣、全球人口增加以及種植面積減小等因素影響,2012年農產品將呈現易漲難跌的走勢。在農產品中,大豆和棉花較被看好。南證期貨分析師徐蔚稱,2012年最牛的品種可能是大豆。上一年度,在國內外都減產的情況下,大豆仍舊大幅走跌,大豆最低跌至收儲價附近,農民種植熱情進一步受到打擊,預計2012年國內仍舊將進一步減產。上海中期分析師李宙雷也認為,農產品可能是較易走強,或說比較抗跌的品種。由于目前國內cpi的壓力在減弱,物價特別是農產品的價格管制力度將有所下降,這將對農產品價格形成潛在利多。另外,農產品價格受到外圍宏觀環境的影響較小,即使歐債危機升級,對其沖擊也是較小的。因此,農產品具有走牛的條件。機電產品:積極進口戰略不變中國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近日對今年外貿進出口預期作出10%左右增長的預判。在我國外貿總量占比60%左右,外貿增量70%的機電產品,是對外貿易的主要載體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與發達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產業互補性強、發展潛力大的大類商品。進出口增長幅度的貢獻自不必說。自1985年至2010年,中國機電產品進口額從183億美元增加到6603億美元,20多年增長了35倍。2011年第一季度,機電產品的進口額達到3405億美元。預計2011年全年中國機電產品的進口額將再創新高。根據商務部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機電產品進口市場已擴展到202個國家和地區。今后5年,中國進口總規模有望超過8萬億美元,機電產品進口預計將達4萬億美元左右。商務部有關部門日前表示,穩步實施積極的機電產品進口促進戰略不會改變。今后將會同其它部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擴大國際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使機電產品進口更好地服務于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進口對推動我國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據了解,商務部繼續穩步實施積極的機電產品進口促進戰略將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一是優化進口結構。完善現行相關進口政策,加大對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的進口支持力度,加大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增加自主要貿易順差國進口;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技術和設備進口。二是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減少進口環節和手續,提高進口的通關效率。三是積極開展貿易促進活動。行業商會、協會和進出口商會要積極組織企業開展貿易促進活動,解決企業進口需求,特別是有利于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進口需求。四是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完善多雙邊高技術領域經貿合作機制。加大力度繼續敦促美歐放寬對華民用高技術出口管制,擴大雙邊高技術貿易;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引導企業遵守和利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 來源: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