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春過后,沿海發達地區的不少企業覺得“招工難”,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就近就業大大減少了外出務工人員的數量。“農民工”就近就業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現的新生事物,對于縮小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促進發達地區產業升級、促進糧食生產發展、緩解社會矛盾等諸多方面,均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農民工”就近就業有利于縮小地區之間的差異
由于地理、資源等因素的限制,我國雖然步入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地區之間的差異非常明顯。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全年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23979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7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全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3.13:1。
前幾年之所以有大量的“農民工”離開故土,到外省外地務工,就是由于這些地區、大多數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工資收入高于中西部地區。以2010年為例,全國“農民工”平均月工資1690元,而糧食主產區的農民種植一畝糧食一年的純收入還不到800元。為了獲得更好的收入,大量的“農民工”只得外出務工。
為了鼓勵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國家近幾年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中西部加快發展。通過對口支援等方式,發達地區在中西部建立了大批企業;東南沿海地區有不少企業也主動到轉移中西部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發展;在外務工有一定資本的“農民工”回鄉創業等等,使中西部地區跨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來源:湖北省襄陽市糧食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