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洋資源越來越匱乏。日前,記者采訪大連多位漁民獲悉,從近年出海捕撈的情況看,渤海水生生物數量越來越少、個頭越來越小。而渤海海域的傳統漁業特產野生牙鲆、河豚等幾乎絕跡。
目前可捕撈達產的品種:蝦爬子、對蝦等
幾乎絕跡的品種:白鱗魚、黃鲴魚、鲇魚、鳳尾魚、梭魚、帶魚、真鯛魚、野生牙鲆魚、野生河豚魚等
遠洋漁船才打得上來的品種:紅頭魚、加吉魚、鯧魚等
越來越少的品種:偏口魚、海兔、大頭寶等
鲇魚、梭魚在海里幾乎見不到了
瓦房店李官一位50多歲的漁民老王從十幾歲開始出海,打了一輩子魚。他還記得上世紀80年代時,自己和父輩們一年四季都在海上捕撈的情景。“捕完毛蛤蜊捕螃蟹、捕完螃蟹捕鯧魚、捕完鯧魚捕鲅魚、捕完鲅魚捕海蜇……一年四季都不閑著。”老王說,30年前,往海里一看就一群一群的魚。一網下去拉上來幾千斤巴掌大的大對蝦,一米多長的黃鲇魚、大鲅魚到處都是。
老王回憶說,有一次,船上一網打上來了兩三千斤大對蝦,還附帶著不少螃蟹。“估摸著蟹子也有兩千來斤,打上來后我們就在甲板上撿一撿,蟹子直接扔回海里了,沒人要,不值錢。”老王說,當年自己餓得不行才滿心不情愿地吃個半尺長的海參充饑。“那玩意兒到處都是,我們都吃得夠夠的。”可是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老王就明顯感覺到海里東西“空”了。“到了現在,對蝦、白鱗魚、黃鲴魚、鲇魚、鳳尾魚、梭魚在海里幾乎都見不到了。”老王說。
長海縣漁民王偉有一條動力為20馬力的漁船,一般在長海縣周邊作業。 “10多年前,紅頭魚、加吉魚、鯧魚到處都是,現在幾乎很難看見了,只有遠洋船只才能打上來。”王偉告訴記者,有些品種的魚類雖然沒有絕跡,但是個頭通常都比以前小了不少。“以前打上來的黃魚有手掌攤開那么長,現在往往都是小手指那么長的。”王偉說,現在10條船的產量也不如10年前一條船的產量。
過去一網千斤現在四五十斤
十幾歲時就跟船出海打魚的寧時滿如今當船長也已經有19個年頭了,他有一艘動力為80馬力的捕撈船,雇著十多個人,常年在渤海上作業。“有時出趟海一個來月,有時20來天,有時10來天。”寧時滿告訴記者,近年來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現在渤海里的海洋資源越來越匱乏了。
“我的船主要捕撈上來的都是偏口魚、海兔、大頭寶等品種的水產品。以前一網下去,能打一千多斤偏口魚,現在一網下去只能打上來‘一箱半箱’。”記者了解到,所謂“一箱半箱”,就是約四五十斤。
記者采訪多位漁民了解到,現在開漁時萬船齊發的場面已經看不到了,由于海洋資源匱乏,加上不斷上漲的人工費與柴油費等支出,不少小漁船出一趟海,打上來的魚賣了錢還不夠填補油費的。“出海就有海上吃喝、網具損壞、船只維修等等的費用。現在很難像以前那樣捕撈到像樣的東西,打上來的多是一些不值錢的小魚小蝦。趕上運氣不好時,忙活一天就只能保本甚至得賠錢。”一位漁民告訴記者,因此,很多漁民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少人干脆棄船“上岸”了。
寧時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出一趟海10天左右計算,我的船要用四五噸柴油。現在一噸柴油8150元,而2005年左右柴油的價格是一噸三四千元。人工方面,船上需要10至12個工人,五六年前一年支付的工資還不到20萬,去年已經漲到45萬了。”寧時滿說,幾年間,人工和油的費用就漲了40多萬元。
專家分析
渤海漁業資源越來越少
“渤海灣是渤海三大漁場之一,是渤海產卵場主要水域。歷史上,渤海灣的水生生物約有150多種,有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多達70種。”遼寧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侯林告訴記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由于受到過度捕撈、海洋污染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渤海灣漁業生態環境開始惡化,魚蝦產卵場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上個世紀70年代,渤海還可以捕撈到兩指多長的野生對蝦,現在,兩指多長的野生對蝦,早已不見蹤影,渤海的海洋生態系統正逐漸退化。”據統計,渤海灣漁業資源由過去的95種減少到目前的75種;其中,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漁業資源從過去的70種減少到目前的10種左右。現在渤海灣可捕撈達產的捕撈種類只有皮皮蝦、對蝦等極少數品種,傳統漁業特產帶魚、鰳魚、真鯛、野生牙鲆、野生河豚等已經幾乎絕跡。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歷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上看到,渤海海域的錦州灣和渤海灣的海洋生態監控區,在2009年的健康狀況已得到“不健康”的評價,主要體現海洋生境喪失和生物多樣性低。記者了解到,陸源污染是渤海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罪魁禍首,其中不僅包括常規污染物氨氮、總磷、cod、石油類,也包括汞、鎘、鉛等重金屬。
數據顯示,渤海水質近年來持續惡化,2006年至2010年,第四類水質海域面積由1750平方公里一躍至51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類水質的海域面積由2770平方公里擴大至3220平方公里。渤海沿岸城市超過一半以上的排污口,正在源源不斷向海洋注入各類生活、工業和農業污水。
“現在由于能打上來的魚越來越少,就已經有價格越來越高的趨勢了。”寧時滿告訴記者,前幾年漁船靠岸時, 1000斤偏口魚能賣上四五千塊錢,去年價格翻了近一倍,能賣上七八千塊錢。“如果以后渤海捕不到魚了,漁民該怎么辦呢?如果以后高價也買不到魚了,喜歡吃海鮮的老百姓該怎么辦呢?”漁民們擔憂地表示。(谷翠)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