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2月3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證監會公開信息,滬深兩市近500家公司ipo排隊待審,龐大數量是否引發市場擔憂?我們連線中國之聲記者陳亮:
主持人:很多投資者都期待管理層能夠以行政命令來停發新股,這是為什么呢?這樣的愿望是不是可以得到實現呢?
記者:從宏觀上來看上市一家新股形成一定的市值,市場上存量的上市公司就要減少相應的市值,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大盤藍籌股的估值水平現在是越來越低,原來市盈率20倍屬于正常水平,后來慢慢十倍,七、八倍,估值水平似乎墜入了一個無底洞。但是反觀新股發行的市盈率,很多仍然是維持在40倍左右,而且其中很可能存在一些業績包裝等等方面的因素,不少新股上市首日的漲幅就能夠達到百分之四五十以上,所以很多中小投資者甚至都在調侃說新股上市不僅是在搶老投資者的錢,而且是在高價搶錢。
但與此同時,很多投資者另外一方面又忙不迭的掏出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捧場,分析人士認為不少投資者知道包裝后的新股并不是物有所值,但是架不住市場就認新股,炒新就是獲利的機會比較多只能隨大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分析就認為發審部門應該承擔強制擬上市企業披露真相的義務,要防止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不到位,尤其是要防止風險揭示不到位。此外健康機制的形成也離不開監管,只有加強市場監管及時處理市場的熱點問題,防止不作為或懶政的行為才能夠盡快推動股市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來源:中國廣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