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三農”事業夯基礎
新華社北京2月3日報道:(新華社記者董峻)剛剛過去的2011年,面對異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和異常波動的市場環境等嚴峻挑戰,“三農”事業保持了全面發展的好勢頭,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突出亮點。
農業農村的好形勢,為管理通脹預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贏得了戰略主動,提供了有力支撐,為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大局營造了良好氛圍,做出了突出貢獻。
農業農村經濟捷報頻傳
2011年,我國糧食生產登上歷史新臺階,總產達11424億斤,比上年增加495億斤,首次邁上11000億斤新臺階,連續第五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實現半個世紀以來首次連續八年增產,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創紀錄的852斤。
伴隨糧食的“八連增”,農民收入也實現了“八連快”,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7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4%,增幅再次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985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年。
令人欣喜的還有,除了糧食之外的主要農產品也全面增產。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產品全面增產,這是近16年來第一次。蔬菜、水果產量分別達到6.77億噸、1.42億噸,增長4%和8%。肉類、禽蛋、奶類總產量分別達到7950萬噸、2775萬噸和3825萬噸,增長0.3%、0.4%和2.1%。水產品產量超過5600萬噸,增長4%。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2011年農業增產增收,有力保障了農產品供給,為抑制物價過快上漲、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贏得了主動,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農村民生大幅改善
近年來,國家積極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鄉利益關系,切實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把財政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量主要用于農村,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地照耀到農村。2011年,各項農村民生事業穩步推進。
來源: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