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將帶動新一輪中央與地方財政的支農“熱潮”,但同時也將面臨諸多資金監管難題。
本報自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部委人士了解到,按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的“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支持將在去年1萬億元的基礎上逐年遞增,而投入的方向除了重點加大對種糧農民的“四補貼”之外,新增補貼將向包括糧食在內的主要農產品重點大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
中央財政之外,來自地方財政支農的規模也將穩步上升,去年地方各級財政對“三農”的支出大約是1.5萬億元,按照多位農業官員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2012年國家財政用在“三農”方面的投入將超過去年的2.5萬億元。
與此同時,包括官員在內的一些業內人士對支農資金監管表示擔憂,有農業部官員對本報透露,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將加強對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監管,嚴厲查處支農資金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財政支農或超2.5萬億
按常規,在每年中央一號文件頒布之后,財政部等有關方面將對外公開中央財政當年對“三農”方面的預算安排。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多部委內部人士作出的分析結果是,最保守的預計,2012年中央財政用在“三農”方面的預算投入將穩超1萬億元,如果再加上地方各級財政對“三農”的支出,預計今年全國財政支農將超2.5萬億。
前述農業部官員有這樣的分析,近年來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都在逐年加大。以近兩年為例,2010年年初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支出安排是 8183.4億元,比上年增12.8%,年底核算下來實際的投入是8579.7億元;2011年的預算安排是9884.5億元,而到年底實際的支出達到 10408.6億元。按照這樣上升的幅度,2012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實際投入不是穩超1萬億元,而是將達到和超過1.1萬億元。與此同時,各級地方財政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也在激增,到去年已經上升至1.5萬億元。
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對農業生產的支出。2010年中央財政支持農業生產支出是3427.3億元,去年提高至3939億元,而這還不包括中央每年對種糧農民的“四補貼”在內。去年中央財政支農的“四補貼”是1406多億,結合中國去年糧食總產1.1萬億斤計算,折合下來,去年平均每生產1斤糧食,中央財政的支出就超過了0.4元。
前述農業部官員告訴本報,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將持續加大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其最根本的還是為了保障以糧食為主的農產品有效供給,而中央財政支農資金的投向除了重點加大對種糧農民的“四補貼”之外,新增農業補貼將向包括糧食在內的主要農產品重點大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農業科技創新”,除了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種養大戶等補貼之外,今年乃至整個“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對農業科技的資金投入將主要集中在種業科技創新上。具體來講,就是增加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農作物新品種,據前述農業部官員透露,今年農業部將在 17個水稻主產省(區、市)推廣袁隆平研發的超級稻1億畝以上,而對于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及的國家將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前述農業部官員表示,決策層對轉基因主糧商業化推進極為慎重,在“十二五”乃至更長的時間內,轉基因主糧技術只是在科研的層面上會大力推進,而不存在商業化推廣的可能。
前述農業部官員同時透露,農業部相關人員去年10月曾赴美國考察,考察人員一致認為,國內目前在轉基因主糧的研究、推廣、監管等方面都不成熟,具體到種子企業的實力方面更是與美國孟山都、先鋒種業等相差懸殊,當務之急是蓄勢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的大型骨干種子企業。
中央加強資金監管
按照一些官員和專家們的預計,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將帶動新一輪中央與地方財政的支農“熱潮”,但同時也將面臨多種資金監管難題。
中國社科院專家李國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都認為,由于相關部門缺乏必要的監督,很多地方對支農資金的效率都明顯偏低,有的甚至完全走樣,國家財政每年對“三農”補貼資金都存在大量被截留、被挪用、被私分等跑冒滴漏現象,支農補貼成了一些地方權力部門和個人的“唐僧肉”。
鄭風田表示,國家審計署每年都會對支農資金做審查,但基本都屬于“抽樣”、“不完全統計”的檢查,雖然近兩年審計署對支農資金的審查范圍有所擴大,但并沒有扭轉支農資金使用效率低的狀況。有國家發改委官員就此分析稱,支農資金使用缺乏有效監管,主要原因是存在多頭管理,管理太過分散,“中央每年下發的支農資金需要有十多個部門參與,甚至同樣的項目在各個部門都有。”
據本報了解,2010年下半年,由財政部牽頭,中央17個部委聯合組成的檢查組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場清查違規違紀使用支農資金的反腐風暴,但是時至今日,該檢查結果也并未對外公開。有知情人士告訴本報,本次查處的違規違紀重要案件極少,在當年底清查結束后,財政部方面曾形成一個報告,后來上報至國務院,提出一些支農資金的發放辦法和新的管理機制建議。
中央17個部委聯查的支農資金之后,去年農業部專門針對我國農機補貼執行中違法違紀問題進行了多輪專項督查,當時農業部系統內稱之為“解剖麻雀行動”,檢查的結果顯示,僅僅是2010年以來,湖南、廣西、山東等地的檢察部門就掌握了一些農機部門主管領導涉嫌在農機補貼中腐敗的證據,有的牽涉到省級農機部門主管領導。在河北省衡水、邢臺、保定三市,2010年就有25名農機局局長、副局長和15名農機站站長、副站長因收受賄賂而“落馬”。
鄭風田、李國祥等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有關方面對財政支農資金缺乏有效監管,而在一次次的檢查中也基本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主管部門對掌握、查處很多案件、很多問題沒有對外公布,也是造成目前國家財政支農資金監管不力的原因之一。
針對鄭風田、李國祥等所抱持的擔憂,前述農業部官員對本報透露,按照中央的部署,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將切實加強對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監管,嚴厲查處支農資金中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目的在于提高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率。(綠亦)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