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至4日,溫家寶到廣東省走訪企業、村莊,考察人才市場和海關物流園區,召開座談會,聽取基層干部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討論到村里要開展的一些建設時,溫家寶說,村里的事務要堅持由村民作主,一切相信農民,一切依靠農民,依靠村民自治搞好農村社會管理,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據2月6日《人民日報》)
《七品芝麻官》里的知縣唐成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著。”封建社會的士大夫尚有如此境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各級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更應該牢記宗旨,真心實意“為民做主”,全心全意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但現實生活中,有的領導干部在工作中錯誤的理解了“為民做主”的真正含義。喜歡包辦代替,“替民做主”、“代民做主”,上項目、調結構、抓產業不注重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總認為只要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只要是為群眾的利益著想,群眾的意見可聽可不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群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贊成不贊成,唯我獨尊,愛你沒商量,一聲令下,要求基層干部必須強行推進,群眾必須無條件服從,導致群眾不理解、不支持甚至產生抵觸情緒。更有甚者,打著“為民做主”的幌子,大搞政績工程、盆景工程、路邊工程,損害了群眾利益還埋怨群眾不聽話、不開竅、不服管。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說的那樣:“現在的問題是,一些地方農民作主流于形式。對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有的鄉村干部一開始說老百姓都是同意的,但后來鬧起事來發現老百姓并沒有同意。”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