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邯鄲市肥鄉縣北營村文化廣場被群眾圍得水泄不通,里面鑼鼓喧天,掌聲喝彩聲不斷……22年了,每年的正月十五這里都會舉辦元宵花會,而張羅這一文化活動的人,就是村里的普通農民王福臣。他編排節目,補貼費用,圖的就是讓鄉親們“樂和”。
今年49歲的王福臣常年在地里耕作,農閑時外出打工,在村里他的經濟條件算是一般,他也不是村干部。提起王福臣,村民陳延軍贊嘆說:“福臣是沒有多少錢,但在十里八鄉可是個名人,他連續22年辦花會‘鬧元宵,鄉親們內心里都感謝他佩服他啊!”
王福臣從小就喜歡吹拉彈唱,愛熱鬧,雖然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也算得上村子里的“文化人”、熱心人。1990年春節期間,27歲的王福臣看到村里沒啥文化活動,父老鄉親們湊到一起不是打牌賭博就是曬太陽侃大山,他便謀劃著在村里舉辦一場元宵花會。王福臣表示,當時自己牽頭搞元宵花會沒有太多的想法兒,就是想在新年里讓鄉親們湊到一起高興高興,圖個樂和。
王福臣回憶說,第一次辦元宵花會很不成功,“那時村里沒有文化廣場,我把家里的音響搬到村中央空地上,自己連唱了五六首歌曲,央求來了兩位老人吹了幾曲嗩吶,一個多小時就草草收場了。”但是,他認準的事兒就會堅持干下去。后來,一年一年的元宵花會辦得越來越熱鬧,大伙兒的歡聲笑語湮沒了質疑聲,也有更多的熱心村民參與進來。村里的老人們成立了秧歌隊,一些民間藝人撿起了鑼鼓嗩吶……
2000年,北營村的元宵花會搬到了新建起的文化廣場上,還是王福臣牽頭操持,但村里許多人開始湊份子購買演節目需要的道具,還增加了燃放煙火項目。
王福臣高興地說,如今他有了10多個“鐵桿兒”幫忙,縣鄉有關部門也給了部分活動資金,所以今年的元宵花會規模更大,從正月十三就開始了,連演三天。北營村文化廣場上臨時搭起了舞臺,周圍掛滿了寫有字謎的紅燈籠,扭秧歌、上刀山、噴火龍、賽嗩吶及小品、歌曲、老戲……臺上節目精彩不斷,臺下賣甘蔗的、吹糖人的另有一番熱鬧。不但十里八鄉的群眾前來觀看,還吸引著周邊曲周縣、廣平縣的許多人帶著老婆孩子來趕會。
來源:長城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