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蘋果收獲早已過了數月,但因為普遍豐收仍有不少果農在為銷路發愁。而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秀林鎮東山村果農張日升卻一點不急,因為他種的蘋果不但價格是普通蘋果的兩三倍,而且供不應求。近日,筆者現場見識了他的精品蘋果致富經。
想掙大錢得下本畝均投入上萬元
出東山村北行六七百米就是張日升的果園臥虎山生態園。冬日的果園本該一派蕭條和靜寂。然而,上午8點多,果園里運送雞糞的工人們早已忙碌起來。“搞有機種植離不了有機肥,平均一畝地一年要上6到8方的雞糞、牛糞。這不,趁年前把這些糞先拉到地里發酵,開春以后就能用了。”一畝地上糞6到8方,運糞工人的話讓筆者吃了一驚。“蘋果要賣大價就得舍得下本兒,俺這果園每年用肥、用藥、用工再加上包裝和請專家講課,每畝投入平均上萬元。”張日升告訴筆者,他要搞的是有機蘋果種植,不光要使用生物農藥,還得盡最大可能少用化肥多用有機肥。就連蘋果套袋都不能用別人常用的(塑料)膜袋,得用紙袋。
專業人員修剪專家指導科學管理出精品
筆者看到果園里的蘋果樹大都去了頭,只留四五個主枝,這是怎么回事?“俺這果園正在搞開心型栽培改造,改造完后,每棵樹就剩四個主枝兒,還分別在不同的方向。到時候從上面看就是一個平面,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光照,還能減少刮風造成的果實之間的摩擦,提高掛果率。”張日升告訴筆者。“要想種出精品果,處處都得講科學。”說起科學管理,張日升打開了話匣子。他告訴筆者,現在每年除了請專業技術員修剪,每年他還請日本專家和河北農大的專家教授到果園指導授課。在專家的指導下,他家的蘋果質量逐年提高,2011年7月獲得了有機轉換產品證書。當年收獲蘋果7萬斤,其中單果重6兩以上的商品果達到了6萬斤。
精包裝帶品牌銷售精品果賣上好價錢
別人賣蘋果都是裝大箱,拉到集市或是批發市場去銷售,張日升卻是在家里等電話。“我們這是精品果,走的是高端路線。為了提高身價,我還注冊了‘井日升牌商標,并且定制了專用包裝。”張日升嘿嘿一笑,帶著筆者來到他的儲存庫,村里的一個窯洞前。只見里面幾個工人正忙著把周轉箱里的蘋果往禮品盒里裝。每箱就裝一層,總共12個。
“別看裝的個數少,賣價可不低,這一箱就賣120元。像那些印著字的,同樣一箱能賣180元。”張日升一臉自豪地告訴筆者,“俺這蘋果不愁賣,剩下這500來箱都是給老客戶預留的,用不了多久就都拉走了。”“前不久俺剛包了70畝山地,過完年就整地栽樹苗,擴大有機蘋果種植。”張日升告訴筆者,在自己開展精品果種植的同時,他還領辦了井陘縣金樹嶺果品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入社社員已經達到了200戶,入社果園達到600畝。他們雖未開展有機栽培,但在張日升的帶動下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質量,蘋果品質也已大大提高,同樣不愁銷,批發價達到了3元一斤,畝純收入近萬元。
來源:神農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