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產量減少導致全球玉米供需格局進一步偏緊的總形勢下,國內東北產區農民惜售心理延續、飼料消費開始回升以及深加工需求逐步回暖等因素增強了市場對玉米價格的看漲預期。
春節之后,國內玉米價格延續節前的強勢,連收6根陽線,經過之后兩天的小幅調整,2月3日玉米期價再次增倉上行,一舉突破2350元/噸的壓力位,市場做多氛圍得以延續。玉米市場此輪的價格上漲,主要受到南美長時間干旱導致阿根廷玉米減產、國內東北產區售糧進度加快導致農民惜售心理增強以及下游需求預期好轉等因素的共同推動,下面筆者將詳細分析影響玉米后期走勢的主要因素。
阿根廷減產可能性較大
受拉尼娜現象影響,阿根廷玉米主產區經歷了長時間的炎熱干旱天氣,雖然近期有了一些降雨,但是還不足以完全改善土壤墑情。另外,由于前期干旱時間過長,已經影響了玉米的授粉,導致玉米花期縮短,對單產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機構紛紛下調今年阿根廷玉米產量,阿根廷羅薩里奧谷物交易所將2011/2012年度玉米產量預估下調近18%,至2140萬噸。美國農業部參贊稱,阿根廷2011/2012年度玉米產量或下滑至2180萬噸,低于美國農業部1月預估的2600萬,阿根廷本市場年度玉米出口量料為1400萬噸,較美國農業部1月預估值低450萬噸。阿根廷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該國玉米產量的大幅減少令阿根廷在美國減產情況下補充全球玉米庫存的設想破滅,全球玉米供需格局進一步偏緊,玉米價格將重拾升勢。
農民的惜售心理增強
今年春節較往年提前,南方飼料企業在去年12月下旬就開始備貨,東北地區、華北黃淮地區的飼料企業也在年底補充庫存,但是華北地區從新糧收割前夕一直到12月上旬一直陰雨不斷,不僅推遲了農戶的售糧活動,也使得當地玉米水分偏高,企業無法大量儲備當地玉米,因此東北玉米成為各方爭搶的糧源,促使東北地區整體售糧進度加快。目前東北玉米已經銷售過半,這進一步刺激了農民的惜售心理,加上后期需求預期好轉,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有望進一步走高。
一季度仔豬集中補欄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