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正月十五,武漢天地舉行龍年鬧元宵活動。高臺舞獅、漁翁戲吊蚌蚌精、采蓮船、高蹺舞龍等民俗精彩上演,眾多市民涌入武漢新天地觀看表演。
本次活動由湖北省群眾藝術館和武漢瑞安天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當天,武漢瑞安天地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張斌先生與湖北省群藝館的領導一起醒獅點睛。民俗表演隊的隊伍巡游武漢新天地一周之后,在三期廣場熱鬧開演。
正月十五鬧元宵,龍年舞龍最應景。當天,非物質文化遺產——仙桃高蹺龍燈在武漢新天地,熱熱鬧鬧舞起來,許多市民表示,以前從未見過高蹺龍燈,今天長見識了。
當天,同樣高難度的還有高臺舞獅,高臺用數張方桌重疊而成,獅子自下盤旋而上,時而轉動,時而跳躍,完成翻、滾、疊等驚險動作,直至頂部,再在桌子的四只腳上凌空起舞。
觀看表演的觀眾可謂人山人海,里三層外三層圍了個水泄不通,就連三期廣場周圍的樓梯上都站滿了人。各種拍攝設備輪番上陣,單反、卡片機、手機、ipad,大家紛紛用鏡頭記錄下歡樂的瞬間。
在武漢天地展示中心門前,雙獅采青,寓意武漢天地龍年大發,高蹺舞龍則寓意武漢天地龍騰武漢,引領時尚。
注:
沔陽高蹺龍燈是仙桃沔陽舞龍的一種獨特表演形式。就龍身而言,長度和一般龍燈差不多,然而龍節比一般龍燈少,一般龍燈為十三節至十五節,龍節之間跨度短,便于玩地龍燈;沔陽高蹺龍燈只有九節,龍節之間跨度長,便于踩高蹺舞龍燈。
高蹺舞龍人必須同時具備三大基本功:踩高蹺的本事、舞龍燈的技巧、武術功夫。高蹺龍燈關鍵看舞龍頭的人,重要的是舞龍時,龍頭要甩得開、轉得圓,以天盤、地盤、地滾(俗稱懶龍翻身)魚咬尾、半邊月、青龍盤柱、五岳(玩五張方桌)等十幾種技藝,穿插進行,更能體現巨龍騰飛、騰云駕霧的效果。
來源: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通訊員楊鵬)
來源:中國日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