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同心,力挺家鄉糧食產業王海濤/攝
這個春節,農安縣郭萬卓遠在英國留學的兒子郭曉耕回家了。舉家團圓盡享幸福的時候,曉耕與父親早早地忙活開了,幾乎天天都在鄉親們與市場間穿梭。
“想再深入調查了解一下。”郭曉耕說,他是學市場營銷的,在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后又去英國讀書,今年畢業后哪也不去,要回家鄉農安縣,幫鄉親們把當地的糧食產業做起來,爭取早一天在國際市場上讓農安縣的豆子、高粱啥的占一席之地。
不忘故土
留學小伙回家“務農”
初見郭萬卓父子,憨直的微笑總是二人的“開場白”,話都不多,但每說出一句都能讓人感受“實在”。“我的名字是父親起的,最近我總琢磨著父親挺有預見性,要不我出國留學現在咋又想回來了?而且我現在打心眼兒里愿意為家鄉的農業踏踏實實做點事。”郭曉耕笑著說,“曉耕”就是破曉晨耕,早早干活。
“過了這個年,我就25歲了,現在回想起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在田間地頭干活的情景,心里是溫馨幸福的,尤其秋收的時候,顆粒歸倉帶給全家人豐收的喜悅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幸福。”
學以致用
幫我的鄉親們賣糧
曉耕在農安縣讀完高中,考取了北京的中國農業大學,學市場營銷。“種糧的、會種糧的人多,可會賣糧的,能把農民的糧食賣出大價錢的人不多,我想幫我的鄉親們賣糧!”曉耕,這個20出頭的胖小伙把這句話說得鏗鏘有力。“在父親的支持下,我拿到市場營銷的學士學位后就直飛英國倫敦,在那里繼續讀市場營銷專業,一晃兩年過去了,今年9月就能拿到碩士學位了。”曉耕對自己的求學經歷總是輕描淡寫,包括在國外勤工儉學給飯館送外賣都不愿多提一句。他說,一個人在國外求學的確很不容易,不過想想年邁的長輩,還有父老鄉親,總有一股子力量涌動在心,讓他走得更堅定。
親友反對
父親暗中力挺兒子
來源:中國吉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