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反映,現在豬肉貴,有攤販想出了“替代品”,在肉上做了手腳。
7日,在老東門小吃街,一些小吃攤在招牌上標榜使用了放心肉,但卻很難讓人放心。
因價格低廉、制作快速,肉夾饃成為不少市民的早餐選擇。近日,有市民反映,現在豬肉貴,有攤販想出了“替代品”,在肉上做了手腳。加工肉夾饃有什么黑幕?今年50多歲的老王做了七八年廚師。6日,記者花350元跟著他學習了制作肉夾饃技術,揭開肉夾饃四大加工黑幕,其中最讓記者震驚的是,鴨脯肉、雞肉、貂肉充當起了五花肉。黑幕白吉饃發面加“泡打粉”
一些攤主在火爐上烤制白吉饃,鐵盆里放著發好的面,其實這發好的面“大有文章”。“發面時一般用酵母,如果發得不好,可加泡打粉。”王師傅說。“泡打粉是什么?”記者問。“一種用來調制面團的添加劑,效果非常好,但不能加多了。”王師傅叮囑記者,用上這材料,面馬上就能發好。
記者從衛生部門了解到,有的泡打粉含鋁成分。實驗證明,鋁過量攝入對人體有巨大危害。因此,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正式把鋁確定為食品污染物,并要求加以控制。
黑幕肉品看上去鮮艷,其實染了色
肉怎么燉制?王師傅說,購買五花肉,切成大約4厘米長的肉塊,清洗備用。“有的小販賣的肉夾饃里的肉看上去異常鮮亮,是怎么回事?”記者問。“在煮肉時,要對肉加色,加色后煮出來的熟肉看上去很鮮亮,顧客也愿意買。”王師傅介紹說,他用一種叫“紅曲米”的東西給肉上色,記者看到這是一種紅色的米,“調料市場上都有賣的。”
記者在調料市場上花6元錢買到了一斤紅曲米,這是一種可用來著色的米,對市民身體危害不大。但調料市場上對肉加色的添加劑應有盡有,有的攤販在煮肉時加胭脂紅、焦糖色,甚至用化工原料對肉進行上色,這對人身體危害很大。
黑幕鴨脯肉、雞肉、貂肉充當五花肉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