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筆者走進瀘州市瀘縣方洞鎮新聯村謝應才、陳鳳群夫妻倆創辦的大棚蔬菜地里看到,夫妻倆正在大棚里把一粒粒剛發芽的種子小心地放進塑料盤里,輕輕地蓋上一層薄薄的泥土,這樣反復地忙碌著。
謝應才在他的大棚蔬菜地里
“謝師傅,你這培育的什么蔬菜種子啊!”筆者問。
“這是西紅柿種子,浸泡后剛發芽,栽培技術要求高,育下二十天左右就可以在大棚里移栽。溫度濕度要適當,不然會燒苗或凍死秧苗。西紅柿種子貴得很,要10000元1斤。”謝應才一邊干著活兒,一邊與筆者攀談起來,“這是絲瓜黃瓜種,每斤種子要500元。這種優質品種黃瓜香脆、可口,在市場上出售比一般黃瓜多賣3、4角錢一斤,很受消費者歡迎。那是葫瓜……”謝應才42歲,妻子陳鳳群41歲,16歲的獨生兒子正在讀高一。家住重慶市榮昌縣清升鎮漫水村4組。他15歲初中畢業后就開始種蔬菜賣,1998年后在杭州市郊租地7畝多搞大棚蔬菜多年,有豐富的種菜經驗,西瓜、西紅柿、黃瓜、辣椒等系列蔬菜都會種,市場需求什么,他就種什么。
謝應才和他的家人正在培育大棚蔬菜
2011年9月,因兒子在外讀書難,謝應才一家回到了老家。經親戚介紹,跨市來到瀘縣方洞鎮新聯村以每畝400斤稻谷的租金,租了5畝大田,投資了4萬多元建起了4個大棚,每個大棚占地1畝,棚建6米寬,100米長,棚中分三廂。一個大棚在正常情況下,可產蔬菜3000至4000斤,收入能達到5000元至6000元,每個大棚一年可種三至四季蔬菜,只要陽光水源好,不出意外的話,年收入還是可以的。謝應才帶著筆者走進他的尖包菜地,他一邊鋤草,一邊介紹說:“這是尖包菜,春節后2、3月缺菜時間上市,調節市場,錯季蔬菜價錢好。在秋季,平包菜農戶種得多,賣不脫,多了就只能當豬兒的青飼料,沒有什么經濟價值。”
談到龍年種菜的新打算時,謝應才夫婦對大棚科技種菜滿懷信心,他說,如果土地能協商下來,準備再承包租賃10畝地左右擴大種植面積,圍繞市場需求搞種植,蔬菜種植品種多樣化,滿足城鄉蔬菜市場供應,做到市場蔬菜淡季不淡。
來源:四川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