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對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進行貨幣化評估時,我們看到的是比gdp更高的增速。據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日前公布的《2009年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因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代價已超過1萬億元,環境污染損失增速已經超過gdp增速,且這一數字還在持續上升。
在環境污染治理壓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生態環境的高投入成本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在綠色大門前遲疑的原因。而一些企業則依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巧妙地開發出綠色生產模式,實現了投入產出的較高效率。以蒙牛乳業為例,“綠金”理念下將循環理念滲入生產各環節,將牧場與工廠協同起來,奶源、產品加工、質量監控到市場銷售一體化,綠色產業鏈已初見成效。
(蒙牛以綠為金改造升級產業鏈)
“不管企業愿不愿意,向‘綠金’發展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創造‘綠金’也不再是企業的一種道德成本,而可能成為企業興旺發展的商業機會?!泵膳X撠熑吮硎?。自創業以來,蒙牛在發展“白色產業”的同時,還積極發展“綠色種草業”,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推進節能減排工作,保護生態環境,把綠色生態草原與現代牧場完美結合。
12年來,蒙牛累計投入環保資金4億元,在全國的生產基地全部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蒙牛甚至變廢為寶,在總部和林基地建成全球最大的奶牛糞便處理沼氣發電綜合項目,每年利用牛糞發電1000萬千瓦時電力,獲得聯合國環境開發署的授牌。此外,蒙牛還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致力于生態草原建設的基金——蒙牛生態草原基金,為更多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生態草原共建行動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平臺。
2009年,中糧與蒙牛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家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在入主蒙牛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糧倡導營養、健康綠色食品的主題與蒙牛追求自然、遠離污染的企業訴求不謀而合”,一向秉承自然、健康理念的這家中國領先的多元化食品企業,毫無疑問會增添蒙牛矢志不移堅持“綠金”之路的砝碼。
《紐約時報》評論認為,錯過了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中國將在全新的全球綠色工業革命中引領前行。業內人士也指出,在我國資源產出效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的情況下,探索綠色生產路徑尤為重要,蒙牛等企業的實踐,將加快綠色中國的整體步伐。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