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破獲“潲水油”案,其產銷鏈橫跨川渝等6個省市。潲水油多項指標可達到或接近食用油指標,難以檢測。潲水回收煉出“潲水毛油”能賣到約3000元一噸,獲利頗豐。2月3日,重慶市九龍坡區(qū)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李發(fā)強、周祖健等13人以及重慶市永川冠南烽爍油脂廠(以下簡稱冠南廠)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一案。該案因涉案人數(shù)多、查扣數(shù)量大,被稱為重慶市最大的“潲水油”案。
廠家銷售
不合格油賣了433萬元
檢方指控,冠南廠及其李發(fā)強、周祖健、代元東、代元友4名股東,員工代元秀將所收購的潲水油進行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義銷售給經銷商,再由經銷商銷售給消費者。本案13名被告,除冠南廠的5名被告外,還有8名潲水油販子。
2007年以來,劉德勇、黃德祿、何中國、徐科、歐武亮、王進賢、曹先合等人向冠南廠、重慶禾沁油脂有限公司等分別銷售了價值6萬余元至500余萬元不等的潲水油。2011年1月至4月,冠南廠銷售了價值433萬余元的不合格食用油。
2011年5月,公安機關從冠南廠及劉德勇等人處查獲的潲水油、成品油、原料油等累計達120余噸,價值58.7萬余元。
3日9時許,該案正式開庭,直至當日20時才結束庭審,法院未當庭宣判。記者注意到,迄今為止,我國公開報道收購、倒賣、銷售潲水油構成犯罪的案例很罕見,從這個角度看,如果法院最終判決各被告人構成犯罪,本案將可能成為潲水油行業(yè)的標志性案件。
油販自述
自己廠里的油工人也不吃
庭審中,39歲的何中國自稱2007年入行,2008年辦理個體經營執(zhí)照,2009年2月成立重慶禾沁油脂有限公司,從事收購、加工、銷售動植物廢油。檢方指控,他對收購的潲水油進行加工后,轉賣給其他公司進行銷售或者再加工。庭審中,何中國否認檢方對其“曾以食用油名義對外進行銷售”的指控,但檢方提供了大量證據(jù)材料證實自己的指控。
37歲的顧武剛2005年成立璧山鑫藝飼料油脂廠,從事收購、加工、銷售非食用動植物廢油。檢方指控,他收購潲水油后,進行再次加工,并作為食用原油銷售給冠南廠潲水油60噸,價值21萬元。他還向何中國銷售,收取貨款近60萬元。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