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極端天氣對大豆產量造成不確定性影響,農產品比價效應也對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形成威脅,2月份國內豆類期貨市場應該堅持逢低買進的投資策略。
受南美干旱、歐洲暴雪等極端氣候影響,春節長假期間以玉米、小麥為代表的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漲。國內豆類期貨節后也隨谷物市場突破年初整理平臺。考慮到極端氣候對南美大豆產量形成的不確定性,以及相關谷物特別是玉米種植效益對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的威脅,筆者認為國內外豆類品種后市還會繼續上行,逢低建倉是2月份豆類期貨的主要投資策略。另外,處于歷史區間下限的壓榨利潤也給投資者提供了不錯的反向提油套利機會。
南美洲大豆主產國產量頻遭調降
雖然近期南美出現了明顯降雨,但與往年相比雨量仍顯不足,大多數作物的旱情未能有效緩解。上周,多家機構下調了巴西和阿根廷2011/20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水平。油籽權威分析機構《油世界》將巴西和阿根廷2011/20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分別下調200萬噸,至7000萬噸(巴西)和4650萬噸(阿根廷)。隨后阿根廷農業咨詢機構表示,因受到長期干旱影響,阿根廷新年度大豆產量料將減至4500萬噸。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也將巴西2011/2012年度大豆產量預估下調270萬噸,至7190萬噸。全球四大糧商之首——美國adm公司雖然未給出具體預估數值,但預計今年南美大豆產量低于上年水平是大概率事件。最新預報顯示,阿根廷多數作物產區的降水仍低于歷史均值,繼續威脅作物生產。
北半球大豆種植面積下滑風險加大
除了天氣炒作,農戶意向種植面積也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焦點,未來兩個月內各大分析機構北半球春季作物種植面積預測報告將陸續出爐。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大豆和玉米比價逼近歷史下限時,農戶種植意向往往會向玉米傾斜,也是就說會有更多的大豆種植面積被玉米擠占。正是由于種植效益低下,2011年中國黑龍江產區大豆種植面積大幅萎縮,保守估計減幅為30%。美國即便有播種期持續降雨天氣的干擾,還是有不少大豆的種植面積被玉米擠占,只是擠占幅度小于2007年。當年同樣是由于大豆玉米比價偏低,大約15%的大豆種植面積被玉米擠占,導致2007/2008年度美國大豆產量大幅銳減。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