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一大早趕來選購原生態農副產品
福州白湖亭有一戶農家,五代人都會做手工醬油,留下一份神秘配方。隨著批量生產的醬油大量上市,手工醬油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如今,像這樣的農家純手工食品已經快絕跡了。
半年前,市民陳莫等人找到生產這種手工醬油的農家,約定用定量銷售的方式進入超市銷售。這讓手工醬油傳人看到了純手工食品延續下去的希望。8日上午,“農耕食代”超市在鼓樓區營跡路開門營業,這里專門銷售手工原生態食品,以及30多種制作技藝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工食品。推薦閱讀組圖:藥家鑫事件再起波瀾 兩家為20萬爆肢體沖突 1月份cpi或漲4.0%三亞宰客排檔被吊銷執照 薛蠻子拍藝術品拒付款 進黑名單農業部將建立黑名單制度組圖:馬爾代夫新總統否認發生政變[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郭田勇:銀行業暴利依舊的三原因
上午10時許,超市剛開門就迎來不少市民爭相選購。記者看到從基地進貨的綠色食品:西紅柿4.6元/份、荷蘭豆8.9元/份、白蘿卜1.98元/0.5公斤、白金針菇13.9元/0.5公斤、本地青包菜1.98元/0.5公斤等,其價格比普通超市要稍高一些。陳莫說,這些食品都是自然生長的,成本要高些。
除了這些原生態的綠色蔬菜,記者看到專柜里銷售少見的約30種全省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食品。其中漳浦“肉圓”14.2元/包(0.5公斤),莆田“西天尾扁食”30元/包(0.5公斤),東山“手工燒麥”12元/份(10個),霞浦“手工蒸餃”50元/公斤,閩清“糟菜”11.6元/公斤。很多市民都沒有見過這些食品,非常好奇,一買就是一大堆。
陳莫說,這些“非遺”手工食品,由于全手工生產,產量少,不能滿足超市的批量供應要求。很多“非遺”食品沒有銷路,瀕臨絕跡。經1年多尋訪,他們找到了這些“非遺”食品生產者,商議后以無進場費的方式進入超市限量銷售,市民也限量購買。據稱,這在我省還是首次。
陳莫說,他們爭取找到100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食品,到超市集中銷售。 (記者 劉棟賓/攝)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