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國茶業存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由商品營銷轉型升級為品牌營銷是勢在必行。
以科學發展觀,指引全局,建立新觀念,應以市場為導向,借鑒參考"立頓品牌營銷"的成功經驗,要聯系國茶實際,取"立頓"之長,補中國茶業之短。
茶產業為什么要轉型升級?要怎樣轉型升級?
建國后我國茶產業有很大發展,但"大而不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茶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與世界先進產茶國比較,中國茶業仍有不小的差距。長期以來,我國茶產業存在著"大而不強"的問題。近年來,我國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內銷量居世界首位,出口貿易量位居第二,出口值位居第三,出口平均單價位居第四。具體來說,我國茶葉生產存在著廣種薄收,單產低,產業化、標準化水平低,出口茶以低檔為主,缺乏名品牌,屬于數量型增長,而品牌是與先進產茶國的最大的差距。
由商品營銷轉型為品牌營銷是"做大做強"的關鍵。
1.缺乏知名的品牌是我國茶業未能"做大做強"的主要原因。
中國缺乏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而品牌是最主要的綜合性因素,因為品牌是代表一個國家和一個產業的名片,同時也代表商品質量、文化、效益、生命力和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不僅體現在它高的市場份額,而且體現在它高出行業平均利潤率的創利能力。
"品牌強國就是貿易強國,品牌弱國難成貿易強國",這已是全球共識的基本理念。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1890年起中國茶業出現全面衰退之后,英國就抓住機遇,在當時的殖民地印度、斯里蘭卡生產茶葉并打造品牌,立頓(lipton)公司就是在1890年創建的。不產茶葉的英國有了風靡世界的立頓名牌茶以外,還有多個高端名牌,如泰特立(tately)、特文寧(twining)系列。印度有塔塔茶葉(tatatea)名牌系列,還有多個高端名牌系列,斯里蘭卡有瑪勃洛可(mabroc)、迪瑪(dilmah)等名牌系列。然而中國茶產業至今仍處于"名茶強勢,品牌弱勢"的地位,中國名茶很多,品牌也很多,但在國人心目中有影響力的品牌很少,在國際上知名的有競爭力的中國茶葉品牌幾乎沒有。
2.搞好品牌營銷以質量為導向還是以市場為導向?
來源:中華合作時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