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正月十一,天空飄著小雨。從市區驅車近40分鐘后,記者來到了地處旌陽區東北部深丘的雙東鎮。恰逢趕場天,上午9時許,雙東鎮上已經是人來人往。
在場鎮上,一位大爺提著十幾株樹苗,正快步往家趕。面對記者詢問,大爺笑著說:“我這個樹苗買的是5元錢一株,新的一年栽上新樹苗,讓家里有個新氣象。”
近年來,雙東鎮充分利用梨花、李花、桃花、櫻花、杏花“五朵金花”,大力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櫻花一開,雙東就熱鬧了。”雙東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胡鳳興說,雙東鎮的“特色牌”種果樹,是越打越精,老百姓的“錢袋子”也就越來越鼓。
雖是冬季,無法看到棗樹掛果的景象,但當記者走進東美村,一大片的棗樹呈階梯式排列,望不到邊,頗為壯觀。見到園子主人唐育安時,他正忙著修建通往棗園的道路。唐育安指著自家的200多畝棗園說道:“每到棗子成熟的時候,開著車前來品棗、買棗的人便一撥接著一撥。”
2003年,唐育安承包了這塊土地開始種植棗樹。2006年,唐育安栽植、嫁接的棗樹全面掛果,年收入4萬多元,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唐育安并不滿足于現狀,隨著“東美棗”的名氣越來越大,唐育安決定給自己的棗子注冊商標。說話間隙,他向記者展示了幾年來自己獲得的認證書,現在的“東美棗”已經成為當地響當當的農產品品牌。“我現在一點也不擔心銷售問題,每年棗樹掛果的時候,顧客就會主動上門。”唐育安的言語中透露著驕傲。
如今,在他的帶領下,該鎮棗子種植規模達到了2200多畝,帶動了全鎮農戶126戶,并專門建立了雙東鎮東美棗種植合作社,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多達110多戶。當記者問及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時,唐育安笑呵呵地說:“今年再新栽上100多畝棗樹,爭取讓我的棗子走進德陽、成都,甚至西南地區的超市柜臺。”
不僅僅是東美棗,雙東的黃府堰貢李、櫻桃、梨等優質水果,已經成為該鎮農村經濟增長的亮點。據胡鳳興介紹,2011年全鎮的水果總產量達到了7513噸,總收入3千多萬元。
對于未來雙東鎮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該鎮黨委書記何木剛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在龍年里,雙東將進一步打造近郊、生態、休閑的旅游生態強鎮;在種植業上實現“三個萬三個千”的突破,即萬畝蔬菜基地、萬畝李子園區、萬畝系列花生產業帶、千畝梨、櫻桃和棗園區。同時,鞏固發展養殖產業,通過產業規劃、合理布局,實現農民增收。
來源:德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