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鳳玉,是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合作社2009年末成立,共有7名成員,其中我出資550萬元,其他6戶每人出資50萬元。加上國家補貼1234萬元,當時總投資2084萬元。
2010年合作社正式運營,我們從農民手中以每畝240元的價格租賃1100畝土地種植大豆。由于租賃的是一家一戶的土地,不能連片種植,大機械沒能發揮作用,秋后收入和支出相抵鬧個不賠不掙,當年合作社僅靠大機械為農民代耕收入100萬元。因為純盈利只有13萬元,所以2010年沒有進行分配。大伙費勁把拉忙活了一年,個人投資近千萬元卻分文未得,有些社員對合作社發展前景失去了信心。我也感到很鬧心,覺得對不起大家。
2011年春,省農委領導下鄉調研來到我們合作社,全面了解了生產經營情況。得知合作社沒有自營土地時,向我們宣傳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建議我們要吸引農民土地入社,把農民與合作社融為一體。還指導我們依法將國家補貼收益部分平均量化給社員,讓更多的農民享受到國家對合作社的扶持政策。
按照省農委的建議,我們7戶成員召開會議討論決定:一是吸引農民土地入社,并提高土地入社折資價格,每畝350元作為保底分配,每畝高出當地農戶之間自行轉包土地價格110元。二是先后入社的成員權利義務平等,秋后盈余按入社資金同等比例分紅。三是國家補貼資金所產生的盈余,秋后按成員平均分配。四是對家庭有困難的成員,合作社最多可將本戶入社土地折資款全額付息借回。五是入社成員仍享受國家發放的糧食綜合補貼。六是合作社重大決策實行民主決策,一人一票,不按股權表決。七是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免除農民后顧之憂。合作社的決定,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積極響應。不到一周時間,就有307戶農民以土地入社,合作社自營土地一下就達到了1.5萬畝。
來源:黑龍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