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10日報道:(記者張周來)剛剛過去的2011年,廣西緊扣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地區生產總值等7項經濟指標超過萬億元,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經濟社會實現大發展、大跨越。同時,以節能減排、林業強區、生態保護等工作為載體,廣西在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城鄉面貌氣象一新。
發展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兩區一帶”發展呈現新格局
2011年,廣西經濟發展面臨極為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特別是國內緊縮銀根、擴內需壓力增大,出現近20年最嚴重的電荒,中小企業“融資難”、資金缺口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度高居全國首位……
在這樣復雜的背景下,2011年廣西經濟依然取得平穩較快發展。統計部門數據顯示,初步測算2011年全年廣西gdp達11714.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同時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總產值等7項主要經濟指標超過萬億元,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馬飚說,2011年廣西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同時在深化北部灣經濟區、西江經濟帶、桂西資源富集區“兩區一帶”區域協調發展方面出現新格局。
經過“十一五”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已成為一塊投資熱土,2011年北部灣經濟區石化、電子產業突飛猛進,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瑞賢認為,經濟區的發展正在步入產業帶動的收獲期。
2011年12月31日,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工程主體開始進入混凝土澆筑階段,沿江80多個項目前期工程全面鋪開。幾年后2000噸級船舶可以從南寧直航粵港澳,依托這條水上大動脈西江經濟帶的發展前景令人鼓舞。
西江經濟帶和桂西資源富集區的總體規劃2011年已通過專家評審。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李彥平認為,“兩區一帶”布局將促進廣西形成合理的空間開發結構,通過三大板塊的互補、疊加效應,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對外開放前沿的構建與內陸腹地縱深的拓展的良性互動。
來源:中央人民政府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