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食品安全放哨站崗
衛生部部長陳竺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
新華社北京2月10日電(記者 呂諾)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三聚氰胺、塑化劑、“地溝油”……這些食品中的有害因素,帶來健康風險,令人焦慮不安。
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重任的衛生部,如何為百姓飲食放哨站崗?在打擊違法違規食品商家時,怎樣提供技術支持?新華社記者近日專訪了衛生部部長陳竺。推薦閱讀組圖:冰島拉加爾河疑現水怪 揭秘世界各地出現的水怪 cpi反彈難撼松動預期安徽干部上書質疑江西核電廠項目 a380頻現零件裂紋 體檢不含中國我國國際收支順差波動或將加大組圖:新生代農民工工漂現象調查[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朱大鳴:警惕樓市調控有了新變化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制度建立實施
問:我國2009年頒布的食品安全法規定,要建立實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制度。這項制度包括哪些內容?對促進食品安全管理有什么作用?
答:風險監測評估制度是食品安全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國內外實踐證明,食品安全不存在“零風險”。為應對不斷暴露的食品安全問題,國際社會普遍采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評估食品中有害因素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的風險,并被世界貿易組織(wto)和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作為制定食品安全監管控制措施和標準的科學手段。
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衛生部于2009年組建成立了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建立了專家委員會相關規章制度。先后出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管理規定(試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管理規定(試行)》等系列管理制度。牽頭組織制定實施年度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各地根據國家計劃組織制定實施本區域的風險監測方案。進一步擴大醫療機構等對食源性疾病隱患的監測布點,完善網絡體系,及時組織開展隱患評估工作。
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可以為制定或者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提供科學依據、確定監督管理的重點領域、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同時,通過將風險監測和評估結果及時通報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以預防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監督執法的針對性。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逐步覆蓋全國
問: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進展如何?
來源:新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