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期食品除了在超市的臨期食品專區打折銷售外,還有哪些出路可以將其消化?通過記者揭秘這些出路,更加凸顯臨期食品妥善處理的重要意義。
出路1捆綁銷售
超市處理臨期食品一般會采用捆綁銷售或買贈方式。通常消費者在超市購物時發現商品搞促銷或是買贈的情況,贈品大多都是臨期食品。
超市內商品眾多,常會有許多臨期商品,尤其是乳制品的保質期非常短,多數不超過一個月。因此乳制品銷售區是最容易出現臨期食品的地方,也是最能捆綁銷售或買贈的區域。
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在超市的乳制品區域,臨期牛奶、酸奶都是與新鮮奶制品“混搭”銷售,離“大限”越近,送的越多。這些搭售的產品大多都是在幾天后就到保質期。
出路2開辟新渠道
物美、京客隆、家樂福等超市都設立了臨期食品專柜,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進行打折銷售。
記者在走訪城鄉倉儲大超市時看到,其商品種類達到6種以上,價格比正常貨架上的商品便宜不少。
城鄉倉儲大超市負責人曾向記者透露,不少廠家負責人欲往臨期食品專柜送貨,以消化自己的庫存。同時,這也算是給臨期食品開辟了新銷售渠道。
其同時表示,自從開設了臨期食品專柜以后,臨期食品的銷售比以前快了將近1/3的時間。這不僅讓市民得到實惠,同時減少了生產廠家的經濟損失。
出路3加工變飼料
有些生產廠家在收到過期食品后,使用專門的環保焚化爐將過期產品燒毀,但成本較高且存在燒毀后的垃圾處理問題。某食品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如果商品在公司規定時間內沒有賣完,將由廠家統一處理,粉碎后以較低價格當做飼料賣給養殖場。
北京部分超市表示,多數臨期食品是退回廠家,但建議應加強這方面的監管。市政府副秘書長、北京市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志寬曾表示,近幾年,市政府建了3個無害化處理加工廠,可對一些過期食品如饅頭及添加劑超標、沒有化學類污染的食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十二五”期間,北京還要建6家大型無害化處理企業,保證退市的不合格食品處理后無法流入市場,但可以作為飼料和肥料。
何為臨期食品?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