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到來之際,埇橋區順河鄉鶴山村農民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當地剛投入使用的自來水廠,通過四通八達的管道將自來水送到全村4個自然莊、12個村民小組、4000多戶農民的家中。近年來,埇橋區建成飲水工程100多處,解決一些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農村人口飲水困難,使26萬農民告別飲水難。
自“十五”以來,埇橋區農村飲水條件和農村衛生健康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在苦咸水、污染水、超標水和取水困難的地區,能夠喝上既方便又安全的水,仍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近年來,埇橋區四大班子成員多次到缺水地區調研,要求把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切入點。區委區政府決定提前解決困難的農村人畜飲水問題,計劃年年要整合籌集一定的資金建設農村飲水工程。區里成立了農村飲水工程總指揮部,各鄉鎮成立了農村飲水工程辦公室,目前已完成投資1.3億元,建成各類飲水工程100多處。
針對各鄉鎮、各區域自然條件差異較大的現狀,埇橋區制定了“宜廠則廠、宜站則站、宜井則井”的工程實施原則,在人口密集、水源可靠的地區,大力發展聯村、聯區域建設集中供水廠、站,實行集中供水。在水資源質量較差、污染嚴重的地區,尋找合格水源,建設骨干供水工程,集中連片解決不達標問題,提高擴大自來水入戶率。
農村飲水條件的改善,使廣大農民群眾減輕了找水、擔水的負擔,同時基本杜絕了因水資源匱乏和質量問題帶來的各種疾病的發生。(拂曉新聞網張成伍)
來源:中安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