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蔬菜大棚里,菜農米久清正在給辣椒苗噴灑生物農藥。周順利攝
紅網長沙縣站2月10日報道:(通訊員周順利)喜氣未消,年味未盡。正月里對于農民來說正是農閑時節。然而,黃興鎮黃興新村的不少菜農卻玩起了“時差”,起大早,趕“早春”。新年剛過,這里的菜農們便不再“貓”在家里,紛紛鉆進菜棚,整地、蓋膜、育苗,為新的一年播下新的希望。
“這兩天天氣轉好,正抓緊平整土地,為播種作準備。”2月8日,記者來到黃興鎮黃興新村菜農廖大明的蔬菜大棚,只見他不停地忙碌著。在一個約200平方米的鋼架大棚內,經過翻耕的土地被分成三個大塊,地面上隱約可見一些白色的顆粒。“那是剛剛灑下不久的肥料,蔬菜長得好就靠它幫忙呢!”廖大明笑著說,去年總面積800平方米的4個蔬菜大棚為他帶來了3萬多元的收入。
“希望能趕個早,到時蔬菜就可以提前上市,能賣個好價錢。”廖大明告訴記者,去年他的大棚以種莧菜為主,由于掌握了技術,菜長得特別好,很受市場歡迎。“我種的莧菜從3月份開始,一直可以銷到11月份,而且供不應求,在家門口就把菜都賣完了。”廖大明不無驕傲地說。
距離廖大明家的大棚不遠,也有不少白色的蔬菜大棚。菜農米久清的大棚就在這里。在他家的一個大棚內,記者看到,土地被分成了大小不等的幾塊,而且上面都蓋上了薄膜。“這里是育苗棚,有辣椒、黃瓜等好幾個品種。”米久清邊說邊掀開了薄膜,只見一棵棵青翠欲滴的辣椒苗長勢良好,普遍有幾寸高,顯得生機勃勃。
“從正月初四開始,只要是天氣好,我就在菜棚里忙。”米久清告訴記者,他的8個大棚產生了近十萬元的效益,讓他今年種菜的勁頭更足了。“蔬菜苗子好,菜長得好就有了基礎。有了這些辣椒苗,我就不用到別處去買了,而且自己育的更有把握。”米久清笑著說。
據黃興鎮蔬菜協會秘書長周岸介紹,黃興鎮地處長沙市區近郊,是市區重要的蔬菜供應地,全鎮種植的蔬菜面積達2萬多畝。去年,該鎮蔬菜全年日均上市量為42.88萬公斤,按每人每天消費鮮菜0.5公斤計算,可供應85.76萬人消費,占長沙市城鎮總人口309.4萬人的27.72%。
作者:周順利
來源: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