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整個春節期間,中儲糧油脂公司總經理劉建民都在忙于一件事情——加緊工廠生產和出貨。因為各地經銷商都在焦急地等待,中儲糧的品牌“金鼎”食用油的上市。
金鼎僅僅是2012年元旦剛剛進入市場的品牌,試銷售期間,計劃銷售5000噸,但是春節前,劉建民出乎意料地接到了8000噸的訂單。
品牌和渠道建立的初步成功,讓劉建民以及整個中儲糧油脂公司的團隊感到十分欣慰,作為央企,要成功進入競爭激烈的市場,不僅僅需要資金,更需要的是工作方式和思路的轉變。
果斷下潛至二三線城市甚至四線市場,尋找市場空白,以獲得新品牌的成長空間,逐漸培養溢價能力,是中儲糧為金鼎品牌制訂的策略。
組建團隊 摒棄“密集”渠道
2008年,國務院決定中國需要自己進行儲備大豆時,執行大豆儲備任務的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簡稱“中儲糧”)便策劃成立中儲糧油脂公司,并建立自己的品牌。
而在當下,小包裝油領域已經是一個競爭充分的市場時,中儲糧卻決定殺入“紅海”。目前,益海嘉里旗下的金龍魚品牌占有小包裝油市場份額的50%,中糧的品牌福臨門市場份額也接近20%,在這種市場格局下,“成立新的品牌,而且還要做到一定的市場份額,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中儲糧油脂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負責銷售渠道建設,他深感壓力,因為按照中儲糧的規劃,從2012年開始,今后5年的時間內,中儲糧油脂公司的品牌“金鼎”需要占有市場份額約10%。
從零起步的時候,劉建民和王慶榮開始組建金鼎的團隊。
“一開始,我們就認識到,要組建的是一個專業化的團隊,僅靠中儲糧自己的人才,短期內是很難適應市場的。”王慶榮從4個渠道“招兵買馬”。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