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為什么艱辛,農村為什么落后,農民為什么貧窮?農業能不能發達,農村能不能繁榮,農民能不能富裕?龍江的優勢是什么,龍江的潛力在哪里,龍江的路子怎么走?”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日前在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用求真、務實、創新的工作理念和思路解答了黑龍江“三農”工作長期面臨的九個難題和問題,會議內容亮點紛呈,力保今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農業發展再上臺階。
吉炳軒在會議中指出,農業艱辛,農村落后,農民貧窮,一直是“三農”工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不論全國還是龍江,都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現代農業、發達村鎮、富裕農民的典型,為我們做好“三農”工作趟出了路子、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鑒。這些致富典型充分證明,農業是能夠發達的,農村是能夠繁榮的,農民是能夠富裕的。致富道路在哪里,道路就在腳下。致富道路千萬條,哪條適合走哪條,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艱苦創業、開拓創新,走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致富路子。黑龍江的道路怎么走,關鍵就是堅定不移地推進以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合作化、產業化、市場化、城鎮化、生態化建設為主要任務的現代化大農業發展道路。
據介紹,2011年黑龍江省“三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糧食總產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14.1億斤,躍居全國第一位。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0.7元,同比增長22.2%,牡丹江和雞西兩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元大關。大水利建設如火如荼,抗旱除澇能力進一步增強;大農機建設強勢推進,綜合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科技建設碩果累累,農業科技貢獻率進一步提升;大合作建設方興未艾,場縣、院縣等合作共建進一步深化;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小城鎮建設熱火朝天,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現代農業邁出堅實步伐,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農民收入實現重大突破,為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站在“全國第一”的新起點上,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并未沾沾自喜,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讓黑龍江農業更發達,如何讓農民腰包更鼓。2012年黑龍江省“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讓龍江人民乃至全國人民振奮。具體是堅持以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為牽動,以千億斤糧食產能鞏固提高工程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程為抓手,以現代化大農業“八化”建設為整體規劃和目標,以建設大水利、應用大農機、推廣大科技、開展大合作為當前工作著力點,力爭全省糧食總產達到1200億斤,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靜翠)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