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生長在全國100多塊肥沃的土地上,那里沒有空氣污染、水質好、農藥的使用很規范;它們都有自己的身份證明,入港上市前還要經過嚴格的"體檢",一旦不合格就要打道回府,而且還將面臨禁閉整改的處罰。”此話說的是專供香港的果蔬。南山供港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擔負著此項檢測重任,2011年全年檢測果蔬樣品約30萬個,日均供港配送蔬菜600多噸,該中心從2007年4月1日運營至今,供港蔬菜未發生過一起毒菜事件。
這讓與香港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市民非常艷羨。對此,市人大代表陳炳強提出,建立供深農產品流通準入和標準化管理體系,可向供港蔬菜的標準看齊,確保我市農產品消費安全和市民食品安全保障。
供港蔬菜
問題蔬菜一律嚴禁供港
百個蔬菜基地國家備案
1月6日,記者在南山供港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看到,其貨源與福田、布吉農批市場的來源大不相同,原來,根據國家供港蔬菜檢驗檢疫備案管理的有關規定,該配送中心的大品種蔬菜原料必須全部來自國家備案基地。
供港備案基地資格可以說是百里挑一。“首先要從品種適銷對路、種植規模較大的無公害基地或綠色蔬菜基地中進行挑選,再仔細考察其土壤、水質、肥料等方面能否達到質量標準,農用化學品規范使用,供港蔬菜采收期符合農藥使用間隔期規定要求。”供港蔬菜中心經理丁思明說,達到要求后,供港配送中心才與該蔬菜基地企業簽訂供港蔬菜掛鉤聯營協議,并要向當地檢驗檢疫部門及國家質檢總局申請備案。
丁思明介紹,為保證質量和數量,供港中心提出了供港蔬菜區域化種植基地備案模式,即是對上游生產基地采取“公司+基地+標準”的管理模式,把市場需求信息傳達給簽約的龍頭企業,再由其組織生產基地進行區域化生產。該中心現已擁有供港蔬菜備案基地近100個,遍布全國近20個省份。
有“身份證明”才能供貨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