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加大民族地區特種糧食生產,提高民族地區特種糧食青稞生產能力和自給能力,確保民族地區糧食安全、農牧民群眾增產增收。甘孜州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采取綜合措施,穩步提升青稞綜合生產能力,努力構建民族地區特種糧食青稞供給的長效保障機制。
一是抓重大項目建設,打造特種糧食青稞核心產區。2006年以來,投入1000萬元實施“民族地區增糧增收工程”,累計建設青稞糧食生產基地32萬畝;投入1200萬元實施了國家藏區青稞基地、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青稞良種繁育基地和青稞種子基地建設項目,建成青稞商品糧基地15000畝和良種繁育基地25000畝;集中資金打造特種糧食青稞核心產區,形成了康北和康南優質青稞產業帶。
二是抓農業科技攻關,提升農業科學種糧水平。2006年以來我州以國家大麥青稞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甘孜州綜合試驗站、四川省“十二五”農作物育種攻關課題—青稞新品種選育等重點科研課題為支撐,加強基礎科研,開展育種攻關,選育審定了青稞新品種康青8號。從2008年以來先后組織實施農業科技發展年、農業科技深化年,“院校州”農業科技合作,四川省農業科技進藏區行動等一系列科技助農增收行動,大力開展農業科技大培訓、大示范、大推廣,推廣康青6號、7號等新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60萬畝次,集成農耕農藝技術,累計建成青稞高產高效創建示范片50個、70萬畝次,通過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青稞單產從135公斤,提高到了180公斤,提高了33.33%。
三是抓惠農政策落實,穩步提升青稞生產能力。2006年以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州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先后兌現了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到2011年全州四項補貼達到9240萬元。特別是通過實施農機購置補貼,青稞機耕、機播、機收從2006年的26.5、18.5、6.05萬畝,提高到了2011年的30.2、23.8、18.23萬畝。帶動全州青稞播種面積從2006年的44.6萬畝增加到2011年的50.3萬畝;全州青稞產量從6.05萬噸,提高到9.01萬噸,增加了48.9%;人均青稞自給能力從78公斤提高到103公斤,自給率從65%提高到85.8%,提高了32%。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